1. <optgroup id="uvnlq"><li id="uvnlq"></li></optgroup>
  2. <acronym id="uvnlq"></acronym>

      <legend id="uvnlq"><font id="uvnlq"></font></legend>
      <optgroup id="uvnlq"><li id="uvnlq"><del id="uvnlq"></del></li></optgroup>
    1. 新約 - 羅馬書(Romans)第3章

      第1句

      和合本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什么長處,割禮有什么益處呢?
      拼音版 Zhèyàng shuō lái, Yóutaìrén yǒu shénme cháng chù, gēlǐ yǒu shénme yìchu ne.
      呂振中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什么長處?割禮有什么益處呢?
      新譯本 這樣說來,猶太人獨特的地方在哪里呢?割禮又有什么益處呢?
      現代譯 照這樣說,猶太人有甚麼地方勝過外邦人呢?割禮又有甚麼價值呢?
      當代譯 那麼,猶太人有甚麼利益呢?受割禮又有甚麼好處呢?
      思高本 那麼, 猶太人有什麼優點呢?割損又有什麼好處呢?
      文理本 然則猶太人何所長、割禮何所益乎、
      修訂本 這樣說來,猶太人有什么比別人強呢?割禮有什么益處呢?
      KJV 英 What advantage then hath the Jew? or what profit is there of circumcision?
      NIV 英 What advantage, then, is there in being a Jew, or what value is there in circumcision?

      第2句

      和合本 凡事大有好處,第一是 神的圣言交托他們。
      拼音版 Fán shì dà yǒu hǎo chù. dì yī shì shén de shèng yán jiāo tuō tāmen.
      呂振中 各方面多著呢∶第一,上帝的神諭是托付了他們的。
      新譯本 從各方面來說,的確很多。最重要的,是 神的圣言已經托付了他們。
      現代譯 事實上各方面都有。第一,上帝把他的信息交托給猶太人。
      當代譯 其實益處多得很,最明顯的就是上帝把律法交給了猶太人。
      思高本 從各方面來說,很多:首先,天主的神諭是交托給了他們,
      文理本 曰、凡事多益、首則上帝之詔托之、
      修訂本 很多,各方面都有。首先,上帝的圣言交托他們。
      KJV 英 Much every way: chiefly, because that unto them were committed the oracles of God.
      NIV 英 Much in every way! First of all, they have been entrusted with the very words of God.

      第3句

      和合本 即便有不信的,這有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 神的信嗎?
      拼音版 Jì biàn yǒu bú xìn de, zhè yǒu hè fáng ne. nándào tāmende bú xìn, jiù feìdiào shén de xìn má.
      呂振中 就使有取了不信態度的,能怎么樣呢?難道他們之不信能廢掉上帝之可信靠么?
      新譯本 即使有人不信,又有什么關系呢?難道他們的不信會使 神的信實無效嗎?
      現代譯 即使他們當中有背信的,上帝就因此不信實了嗎?
      當代譯 雖然當中有不信的人,但那有甚麼關系呢?難道上帝的信實可靠會因他們的不信而改變嗎?
      思高本 他們中縱使有些人不信,又有什麼關系呢?難道他們的不信,能使天主的忠信失效嗎?
      文理本 設有無信者何如耶、彼之無信、豈廢上帝信乎、
      修訂本 即使有不信的,這又何妨呢?難道他們的不信就廢掉上帝的信實嗎?
      KJV 英 For what if some did not believe? shall their unbelief make the faith of God without effect?
      NIV 英 What if some did not have faith? Will their lack of faith nullify God's faithfulness?

      第4句

      和合本 斷乎不能!不如說, 神是真實的,人都是虛謊的。如經上所記:“你責備人的時候,顯為公義;被人議論的時候,可以得勝?!?/td>
      拼音版 Duànhū bùnéng. bú rú shuō, shén shì zhēn shí de, rén dōu shì xū huǎng de. rú jìng shàng suǒ jì, nǐ zébeì rén de shíhou, xiǎn wèi gōngyì. beì rén yìlùn de shíhou, keyǐ déshèng.
      呂振中 斷乎不能;上帝總是真誠的,雖則人人都撒謊;正如經上所記∶「以玫你在你的判語上總得證為對,你在被論斷時總必得勝?!?/td>
      新譯本 絕不可能! 神總是誠實的,人卻是虛謊的,正如經上所記:“你在話語上,顯為公義;你被論斷時,必然得勝?!?/td>
      現代譯 當然不!甚至人人都虛謊,上帝還是真實的;正像圣經所說:你發言的時候,無懈可擊,受指控的時候,必然勝訴。
      當代譯 當然不會!縱然全世界都撒謊,上帝也是絕對可靠的!舊約圣經就是這樣說:“你的言語證明你確是公義;你雖被人評論,終必勝利?!?/td>
      思高本 斷乎不能! 天主總是誠實的! 眾人虛詐不實,正如經上所載:『在你的言語上,你必顯出正義;在你受審判時,你必獲得勝利?!?/td>
      文理本 曰、非也、惟上帝誠、而人皆偽、如經云、俾爾于言見義、于鞫獲勝、
      修訂本 絕對不會!不如說,上帝是真實的,而人都是虛謊的。如經上所記: "以致你責備的時候顯為公義; 你被指控的時候一定勝訴。"
      KJV 英 God forbid: yea, let God be true, but every man a liar; as it is written, That thou mightest be justified in thy sayings, and mightest overcome when thou art judged.
      NIV 英 Not at all! Let God be true, and every man a liar. As it is written: "So that you may be proved right when you speak and prevail when you judge."

      第5句

      和合本 我且照著人的常話說,我們的不義若顯出 神的義來,我們可以怎么說呢? 神降怒,是他不義嗎?
      拼音版 Wǒ qie zhào zhe rén de cháng huà shuō, wǒmen de bú yì, ruò xiǎn chūshén de yì lái, wǒmen keyǐ zenme shuō ne. shén jiàng nù, shì tā bú yì má.
      呂振中 但是我們的不義倘若證明上帝的義來,那要怎么講呢?難道說上帝顯義怒是不義么?[我且照人的講法說話吧]。
      新譯本 我且照著人的見解來說,我們的不義若彰顯 神的義,我們可以說什么呢?難道降怒的 神是不義的嗎?
      現代譯 如果我們的不義能夠顯明上帝的公義,我們要怎麼說呢?上帝懲罰我們,是他不義嗎?(我是照人的想法講的。)
      當代譯 我姑且用人的話來說:“假如我們的不義可以反映上帝的公義,上帝卻因此發怒,他豈不是不公正嗎?”
      思高本 但如果有人說:我們的不義可彰顯天主的正義。那麼我們可說什麼呢?難道能說天主發怒懲罰是不義嗎?──這是我按俗見說的──
      文理本 我且依人之言而言、若我之不義彰上帝義、我將何言、上帝降怒為不義乎、
      修訂本 我姑且照著人的看法來說,我們的不義若顯出上帝的義來,我們要怎么說呢?上帝降怒是他不義嗎?
      KJV 英 But if our unrighteousness commend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what shall we say? Is God unrighteous who taketh vengeance? (I speak as a man)
      NIV 英 But if our unrighteousness brings out God's righteousness more clearly, what shall we say? That God is unjust in bringing his wrath on us? (I am using a human argument.)

      第6句

      和合本 斷乎不是!若是這樣, 神怎能審判世界呢?
      拼音版 Duànhū bú shì. ruò shì zhèyàng, shén zen néng shenpàn shìjiè ne.
      呂振中 斷乎不是;如果這樣,上帝怎能審判世界呢?
      新譯本 絕對不是!如果是這樣, 神怎能審判世界呢?
      現代譯 當然不是!如果上帝是不義的,他怎麼能審判世界呢?
      當代譯 這說法十分荒謬!若是這樣,上帝怎可以審判這世界呢?
      思高本 絕對不是! 如果天主不義, 他將怎樣審判世界呢?
      文理本 曰、非也、若然、則上帝焉能鞫世耶、
      修訂本 絕對不是!若是這樣,上帝怎能審判世界呢?
      KJV 英 God forbid: for then how shall God judge the world?
      NIV 英 Certainly not! If that were so, how could God judge the world?

      第7句

      和合本 若 神的真實,因我的虛謊越發顯出他的榮耀,為什么我還受審判,好像罪人呢?
      拼音版 Ruò shén de zhēn shí, yīn wǒde xū huǎng, yuèfā xiǎn chū tāde róngyào, wèishénme wǒ hái shòu shenpàn, hǎoxiàng zuì rén ne.
      呂振中 但上帝的真實如果因我的虛假越發彰顯他的榮耀來,為什么我還被斷為罪人呢?
      新譯本 但是 神的誠實,如果因我的虛謊而更加顯出他的榮耀來,為什么我還要像罪人一樣受審判呢?
      現代譯 如果我的虛謊能夠使上帝的真實更加顯明,更得榮耀,我要怎麼說呢?為甚麼我還要被判為罪人呢?
      當代譯 你們又說:“既然我們的虛謊能反映上帝的誠實,增加他的榮耀,為甚麼他還要把我們當作罪人審判呢?”
      思高本 如果天主的誠實可因我的虛詐越發彰顯出來,為使他獲得榮耀;那麼,為什麼我還要被判為罪人呢?
      文理本 若上帝之誠、因我之偽而益致其榮、則我何仍見鞫如罪人乎、
      修訂本 若上帝的真實因我的虛謊越發顯出他的榮耀,為什么我還像罪人一樣受審判呢?
      KJV 英 For if the truth of God hath more abounded through my lie unto his glory; why yet am I also judged as a sinner?
      NIV 英 Someone might argue, "If my falsehood enhances God's truthfulness and so increases his glory, why am I still condemned as a sinner?"

      第8句

      和合本 為什么不說,我們可以作惡以成善呢?這是毀謗我們的人說我們有這話。這等人定罪是該當的。
      拼音版 Wèishénme bú shuō, wǒmen keyǐ zú e yǐ chéng shàn ne, zhè shì huǐbàng wǒmen de rén, shuō wǒmen yǒu zhè huà. zhè deng rén dìng zuì, shì gāi dàng de.
      呂振中 難道要說∶『讓我們作惡,使善來到』么?[這是我們所受的毀謗;有人說我們曾說了這話]∶這樣辯論的人之受定罪、是該當的。
      新譯本 為什么不說:“我們去作惡以成善吧!”(有人毀謗我們,說我們講過這話。)這種人被定罪是理所當然的。
      現代譯 為甚麼不說:「讓我們作惡以成善呢?」有些人指控我說過這樣的話;他們被定罪是應該的。
      當代譯 如果你真的這樣想,為甚麼你不乾脆說:“我們要作惡才可以成善”呢?事實上,真的有人這樣毀謗我們,誣蔑我們傳這種道理。這些人受刑罰是罪有應得的!
      思高本 為什麼我們不去作惡,為得到善果呢?──有人說我們說過這樣的話,為誹謗我們──這樣的人被懲罰是理當的。
      文理本 且何不為惡以致善乎、謗我者謂我儕有是言、其人服罪宜也、○
      修訂本 為什么不說,我們可以作惡以成善呢?有人毀謗我們,說我們講過這話;這等人被定罪是應該的。
      KJV 英 And not rather, (as we be slanderously reported, and as some affirm that we say,) Let us do evil, that good may come? whose damnation is just.
      NIV 英 Why not say--as we are being slanderously reported as saying and as some claim that we say--"Let us do evil that good may result"? Their condemnation is deserved.

      第9句

      和合本 這卻怎么樣呢?我們比他們強嗎?決不是的!因我們已經證明:猶太人和希利尼人都在罪惡之下。
      拼音版 Zhè què zenmeyàng ne. wǒmen bǐ tāmen jiàng má. jué bú shì de. yīnwei wǒmen yǐjing zhèngmíng, Yóutaìrén hé Xīlà rén dōu zaì zuìè zhī xià.
      呂振中 這卻怎么樣呢?我們猶太人比他們外國人強么?完全不是。我們已經起訴∶萬人都在罪之下,不但希利尼人,猶太人也在內;
      新譯本 那又怎么樣呢?我們比他們強嗎?絕不是的。因為我們已經控訴過,無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都在罪惡之下,
      現代譯 那麼,我們猶太人比外邦人強〔或譯:弱〕嗎?沒有這回事!我已經指出,猶太人和外邦人同樣處在罪惡的權勢下。
      當代譯 那麼,我們猶太人比別人優越嗎?絕對不是。我們已經證實了,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一樣陷在罪惡之中。
      思高本 那麼,我們猶太人比外邦人更好嗎?決不是的! 因為我們早先已說過:不論是猶太人,或是希臘人,都在罪惡權勢之下,
      文理本 然則若何、我儕愈于彼乎、曰、否、不然、我儕曾證猶太人、希利尼人、咸在罪下、
      修訂本 那又怎么樣呢?我們比他們強嗎?絕不是!因我們已經指證:猶太人和希臘人都在罪惡之下。
      KJV 英 What then? are we better than they? No, in no wise: for we have before proved both Jews and Gentiles, that they are all under sin;
      NIV 英 What shall we conclude then? Are we any better? Not at all! We have already made the charge that Jews and Gentiles alike are all under sin.

      第10句

      和合本 就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拼音版 Jiù rú jìng shàng suǒ jì, méiyǒu yì rén, lián yī gè ye méiyǒu.
      呂振中 正如經上所記∶「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
      新譯本 正如經上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現代譯 正像圣經所說: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當代譯 舊約圣經說:“沒有義人,一個也沒有,
      思高本 正如經上所載:『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文理本 如經云、無義人、無其一也、
      修訂本 就如經上所記: "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KJV 英 As it is written, There is none righteous, no, not one:
      NIV 英 As it is written: "There is no one righteous, not even one;

      第11句

      和合本 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
      拼音版 Méiyǒu míngbai de, méiyǒu xúnqiú shén de.
      呂振中 沒有曉悟的,沒有尋求上帝的;
      新譯本 沒有明白的,沒有尋求 神的;
      現代譯 沒有明智的人,也沒有尋求上帝的人。
      當代譯 沒有人明辨是非,沒有人尋求上帝。
      思高本 沒有一個明智的人,沒有尋覓天主的人;
      文理本 無曉悟者、無尋求上帝者、
      修訂本 沒有明白的, 沒有尋求上帝的。
      KJV 英 There is none that understandeth, there is none that seeketh after God.
      NIV 英 there is no one who understands, no one who seeks God.

      第12句

      和合本 都是偏離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拼音版 Dōu shì piānlí zhèng lù, yītóng biàn wéi wúyòng. méiyǒu xíng shàn de, lián yī gè ye méiyǒu.
      呂振中 他們都偏離了正路,一同變為無用;沒有以慈惠待人的,連一個也沒有;
      新譯本 人人都偏離了正道,一同變成污穢;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現代譯 人人背離上帝,一齊走入歧途;沒有行善的人,連一個也沒有。
      當代譯 人人誤入歧途,變得毫無價值。沒有人行善,一個也沒有。
      思高本 人人都離棄了正道,一同敗壞了; 沒有一人行善,實在沒有一個;
      文理本 皆棄正路、同為無益、無行善者、無其一也、
      修訂本 人人偏離正路,一同走向敗壞。 沒有行善的,連一個也沒有。
      KJV 英 They are all gone out of the way, they are together become unprofitable; there is none that doeth good, no, not one.
      NIV 英 All have turned away, they have together become worthless; there is no one who does good, not even one."

      第13句

      和合本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薄白齑嚼镉序成叩亩練??!?/td>
      拼音版 Tāmende hóulóng shì chǎngkāi de fùnmù. tāmen yòng shétou lòng guǐzhà. zuǐchún lǐ yǒu huǐ shé de dúqì.
      呂振中 他們的喉嚨是敝開的墓;他們用舌頭弄欺詐;他們咀唇下有虺蛇之毒氣;
      新譯本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用舌頭弄詭詐,他們嘴里有虺蛇的毒,
      現代譯 他們的喉嚨像敞開的墳墓;他們的舌頭盡說詭詐的話;蛇一般的毒氣從他們的嘴唇發出;
      當代譯 世人是怎樣的呢?喉嚨是打開的墳墓,舌頭歪曲正直,嘴唇噴出毒氣,
      思高本 他們的咽喉是敞開的墳墓,他們的舌頭說出虛詐的言語,他們的雙唇下含有蛇毒;
      文理本 厥喉如未封之墓、舌施詭詐、唇藏蝮毒、
      修訂本 他們的喉嚨是敞開的墳墓; 他們的舌頭玩弄詭詐。 他們的嘴唇里有毒蛇的毒液,
      KJV 英 Their throat is an open sepulchre; with their tongues they have used deceit; the poison of asps is under their lips:
      NIV 英 "Their throats are open graves; their tongues practice deceit." "The poison of vipers is on their lips."

      第14句

      和合本 “滿口是咒罵苦毒?!?/td>
      拼音版 Mǎn kǒu shì zhòumà kǔ dú.
      呂振中 他們的口滿了咒罵和苦恨;
      新譯本 滿口是咒罵和惡毒;
      現代譯 他們滿口惡毒的咒巊。
      當代譯 滿口謾罵,言語刻薄。
      思高本 他們滿口是咒言與毒語;
      文理本 口盈咒詛荼苦、
      修訂本 滿口是咒罵苦毒。
      KJV 英 Whose mouth is full of cursing and bitterness:
      NIV 英 "Their mouths are full of cursing and bitterness."

      第15句

      和合本 “殺人流血,他們的腳飛跑,
      拼音版 Shārén liúxuè tāmende jiǎo fēi pǎo.
      呂振中 他們的腳飛快、要流人的血;
      新譯本 為了殺人流血,他們的腳步飛快,
      現代譯 他們奔跑如飛,到處傷害殘殺;
      當代譯 殺人流血的時候,腳步飛快,毫不遲延;
      思高本 他們的腳急於傾流人血;
      文理本 其足疾趨以流人血、
      修訂本 他們的腳為殺人流血飛跑;
      KJV 英 Their feet are swift to shed blood:
      NIV 英 "Their feet are swift to shed blood;

      第16句

      和合本 所經過的路,便行殘害暴虐的事;
      拼音版 Suǒ jīngguò de lù, biàn xíng cánhaì bào nüè de shì.
      呂振中 他們所經過的路、都使人受殘害和災難;
      新譯本 在經過的路上留下毀滅和悲慘。
      現代譯 所到的地方,留下了破壞和悲慘的痕跡。
      當代譯 所經之處,殘害暴虐;
      思高本 在他們的行徑上只有蹂躪與困苦;
      文理本 其途毀滅殘傷、
      修訂本 他們的路留下毀壞和災難。
      KJV 英 Destruction and misery are in their ways:
      NIV 英 ruin and misery mark their ways,

      第17句

      和合本 平安的路,他們未曾知道?!?/td>
      拼音版 Píngān de lù, tāmen wèicéng zhīdào.
      呂振中 平安的路、他們不知道;
      新譯本 和睦之道,他們不曉得,
      現代譯 他們不知道有平安的路;
      當代譯 平安之路,愈離愈遠。
      思高本 和平的道路,他們不認識;
      文理本 不識平康之路、
      修訂本 和平的路,他們不認識;
      KJV 英 And the way of peace have they not known:
      NIV 英 and the way of peace they do not know."

      第18句

      和合本 “他們眼中不怕 神?!?/td>
      拼音版 Tāmen yǎn zhòng bú pà shén.
      呂振中 他們眼中、并沒有敬畏上帝的心?!?/td>
      新譯本 他們的眼中也不怕 神?!薄?/td>
      現代譯 他們也不曉得敬畏上帝。
      當代譯 他們眼里沒有上帝!”
      思高本 他們的眼中,沒有敬畏天主之情。 』
      文理本 目無上帝可畏、○
      修訂本 他們眼中不怕上帝。"
      KJV 英 There is no fear of God before their eyes.
      NIV 英 "There is no fear of God before their eyes."

      第19句

      和合本 我們曉得律法上的話,都是對律法以下之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 神審判之下。
      拼音版 Wǒmen xiǎodé lǜfǎ shàng de huà, dōu shì duì lǜfǎ yǐxià zhī rén shuō de, hǎo sāi zhù gèrén de kǒu, jiào pǔ shì de rén dōu fú zaì shén de shenpàn zhī xià.
      呂振中 我們曉得、律法無論說什么,都是向律法以內的人講的,好堵住每一個人的口,使全世界的人都伏在上帝審判之下;
      新譯本 然而我們曉得,凡律法所說的,都是對在律法之下的人說的,好讓每一個人都沒有話可講,使全世界的人都伏在 神的審判之下。
      現代譯 我們知道,法律的命令是向在法律下的人說的,為要全世界的人都伏在上帝的審判下,使人不能再有甚麼藉口。
      當代譯 我們知道律法上規定的一切事,本是針對受律法管制的人,目的是要全世界的人都在上帝面前受審判,不能砌詞推諉。
      思高本 我們知道:凡法律所說的,都是對那些屬於法律的人說的,為杜塞眾人的口,并使全世界都在天主前承認己罪,
      文理本 我儕知律所言、乃為律下者言之、以塞眾口、使舉世服罪于上帝前、
      修訂本 我們知道律法所說的話都是對律法之下的人說的,好塞住各人的口,使普世的人都伏在上帝的審判之下。
      KJV 英 Now we know that what things soever the law saith, it saith to them who are under the law: that every mouth may be stopped, and all the world may become guilty before God.
      NIV 英 Now we know that whatever the law says, it says to those who are under the law, so that every mouth may be silenced and the whole world held accountable to God.

      第20句

      和合本 所以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
      拼音版 Suǒyǐ fán yǒu xuèqì de méiyǒu yī gè, yīn xíng lǜfǎ, néng zaì shén miànqián chèng yì. yīnwei lǜfǎ ben shì jiào rén zhī zuì.
      呂振中 所以血肉之人在上帝面前、都不能由律法上的行為得稱為義∶因為由于律法、人才認識罪。
      新譯本 沒有一個人可以靠行律法,在 神面前得稱為義,因為借著律法,人對于罪才有充分的認識。
      現代譯 因為沒有人能夠靠遵守法律得以在上帝面前被宣判為義。法律的效用不過使人知道自己有罪罷了。
      當代譯 所以,世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靠著遵行律法,被上帝算為義人;因為律法的本意是要使人知道甚麼是罪。
      思高本 因為沒有一個人能因遵守法律,而在他前成義; 因為法律只能使人認識罪過。
      文理本 蓋于上帝前、無人因行律見義、第由律知罪耳、○
      修訂本 所以,凡血肉之軀沒有一個能因律法的行為而在上帝面前稱義,因為律法本是要人認識罪。
      KJV 英 Therefore by the deeds of the law there shall no flesh be justified in his sight: for by the law is the knowledge of sin.
      NIV 英 Therefore no one will be declared righteous in his sight by observing the law; rather, through the law we become conscious of sin.

      第21句

      和合本 但如今, 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
      拼音版 Dàn rújīn shén de yì zaì lǜfǎ yǐwaì yǐjing xiǎnmíng chūlai, yǒu lǜfǎ hé xiānzhī wéi zhèng.
      呂振中 但如今呢、上帝救人的義已在律法以外顯明出來了,是律法和神言人們所見證的;
      新譯本 現在,有律法和先知的話可以證明: 神的義在律法之外已經顯明出來,
      現代譯 但現在,上帝已經顯示怎樣使人跟他有正確合宜的關系摩西的法律和先知們都這樣見證。
      當代譯 然而,上帝的義已經在律法制度以外顯明出來了;律法書和先知書都為此作證:
      思高本 但是如今,天主的正義,在法律之外已顯示出來;法律和先知也為此作證;
      文理本 今上帝之義、于律外昭著、乃律與先知所證者、
      修訂本 但如今,上帝的義在律法之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
      KJV 英 But now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without the law is manifested, being witnessed by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NIV 英 But now a righteousness from God, apart from law, has been made known, to which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testify.

      第22句

      和合本 就是 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并沒有分別。
      拼音版 Jiù shì shén de yì, yīn xìn Yēsū Jīdū, jiā gei yīqiè xiāngxìn de rén, bìng méiyǒu fēnbié.
      呂振中 然而上帝救人的義、卻是憑著那信耶穌基督的心、加給一切信的人的;并沒有區別∶
      新譯本 就是 神的義,因著信耶穌基督,毫無區別地臨到所有信的人。
      現代譯 上帝使他們跟他有合宜的關系是基於他們信耶穌基督。上帝這樣對待所有信基督的人,任何差別都沒有:
      當代譯 上帝的義就是藉著相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再沒有先后,厚薄之分。
      思高本 就是天主的正義,因為對耶穌基督的信德, 毫無區別地,賜給了凡信仰的人,
      文理本 即上帝之義、因信耶穌基督、及于諸信者、無所區別、
      修訂本 就是上帝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信的人。這并沒有分別,
      KJV 英 Even the righteousness of God which is by faith of Jesus Christ unto all and upon all them that believe: fo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NIV 英 This righteousness from God comes through faith in Jesus Christ to all who believ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第23句

      和合本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
      拼音版 Yīnwei shìrén dōu fàn le zuì, kuīquē le shén de róngyào.
      呂振中 因為萬人都犯了罪,都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新譯本 因為人人都犯了罪,虧缺了 神的榮耀,
      現代譯 因為每一個人都犯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
      當代譯 全世界的人都犯了罪,虧欠了上帝的榮耀;
      思高本 因為所有的人都犯了罪, 都失掉了天主的光榮,
      文理本 蓋眾俱已獲罪、而歉上帝之榮、
      修訂本 因為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
      KJV 英 For all have sinned, and come short of the glory of God;
      NIV 英 for all have sinned and fall short of the glory of God,

      第24句

      和合本 如今卻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拼音版 Rújīn què meng shén de ēndiǎn, yīn Jīdū Yēsū de jiùshú, jiù báibái de chēng yì.
      呂振中 都因上帝恩惠中白白的典、憑著那在基督耶穌里的贖放、得稱為義。
      新譯本 但他們卻因著 神的恩典,借著在基督耶穌里的救贖,就白白地稱義。
      現代譯 然而,上帝白白地賜恩典,藉著基督耶穌來釋放他們,使他們跟他有合宜的關系。
      當代譯 然而,現在卻蒙了上帝的恩典,可以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無條件地被上帝稱為義人。
      思高本 所以眾人都因天主白白施給的恩寵,在耶穌基督內蒙救贖,成為義人。
      文理本 惟蒙上帝之恩、因基督耶穌之救贖、不勞而見義、
      修訂本 如今卻蒙上帝的恩典,藉著在基督耶穌里的救贖,就白白地得稱為義。
      KJV 英 Being justified freely by his grace through the redemption that is in Christ Jesus:
      NIV 英 and are justified freely by his grace through the redemption that came by Christ Jesus.

      第25句

      和合本 神設立耶穌作挽回祭,是憑著耶穌的血,借著人的信,要顯明 神的義。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時所犯的罪,
      拼音版 Shén shèlì Yēsū zuò wǎnhuí jì, shì píng zhe Yēsū de xuè, jiè zhe rén de xìn, yào xiǎnmíng shén de yì. yīnwei tā yòng rennaì de xīn, kuānróng rén xiān shí suǒ fàn de zuì.
      呂振中 這耶穌、上帝顯然立為除罪法,憑著人的信、本著耶穌(希臘文∶他)的血、來做上帝(希臘文∶他)救人之義的明證。因為上帝用他的寬容、對人先時所犯的罪過都不追究,
      新譯本 神設立了耶穌為贖罪祭(“贖罪祭”原文作“蔽罪所”),是憑著他的血,借著人的信,為的是要顯明 神的義;因為 神用忍耐的心寬容了人從前所犯的罪,
      現代譯 上帝不惜犧牲基督,藉著他的死,使人由於信他而蒙赦罪。上帝這樣做是要顯明自己的公義。
      當代譯 上帝使耶穌公開的被定罪,為人抵償罪債。這樣,憑著耶穌的血,藉著人的信心,上帝的義便顯明出來。因為上帝用忍耐的心,寬待人,赦免罪。
      思高本 這耶穌即是天主公開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為信仰他的人作贖罪祭的;如此,天主顯示了自己的正義,因為以前他因寬容,放過了人的罪,
      文理本 上帝立耶穌為挽回之祭、俾信之者藉其血而獲宥、以彰上帝之義、因其寬容、不究既往之罪、
      修訂本 上帝設立耶穌作贖罪祭,是憑耶穌的血,藉著信,要顯明上帝的義;
      KJV 英 Whom God hath set forth to be a propitiation through faith in his blood, to declare his righteousness for the remission of sins that are past, through the forbearance of God;
      NIV 英 God presented him as a sacrifice of atonement, through faith in his blood. He did this to demonstrate his justice, because in his forbearance he had left the sins committed beforehand unpunished--

      第26句

      和合本 好在今時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拼音版 Hǎo zaì jīn shí xiǎnmíng tāde yì, shǐ rén zhīdào tā zìjǐ wéi yì, ye chēng xìn Yēsū de rén wéi yì.
      呂振中 好在現今的時期做他救人之義的明證,來顯明他自己的義,也是叫信耶穌的人得以稱義的。
      新譯本 好在現今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他自己為義,又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現代譯 因為他忍耐,寬容人過去的罪。但在這時刻,他以除罪來顯明自己的公義。這樣,上帝顯示了他自己是公義的,也使一切信耶穌的人跟他有合宜的關系。
      當代譯 到了現在,就要顯明他的義,使人知道上帝是公義的,又知道上帝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思高本 為的是在今時顯示自己的正義,叫人知道他是正義的,是使信仰耶穌的人成義的天主。
      文理本 今彰其義、致己為義、且義夫信耶穌者、
      修訂本 因為他用忍耐的心寬容人先前所犯的罪,好使今時顯明他的義,讓人知道他自己為義,也稱信耶穌的人為義。
      KJV 英 To declare, I say, at this time his righteousness: that he might be just, and the justifier of him which believeth in Jesus.
      NIV 英 he did it to demonstrate his justice at the present time, so as to be just and the one who justifies those who have faith in Jesus.

      第27句

      和合本 既是這樣,哪里能夸口呢?沒有可夸的了!用何法沒有的呢?是用立功之法嗎?不是,乃用信主之法。
      拼音版 Jì shì zhèyàng, nàli néng kuākǒu ne. méiyǒu kè kuā de le. yòng hé fǎ méiyǒu de ne, shì yòng lìgōng zhī fǎ má. bú shì, nǎi yòng xìn zhǔ zhī fǎ.
      呂振中 那么可夸口的在哪里呢?絕無可夸之余地了。這無可夸是憑著什么法呢?憑著行為的法么?不,乃是憑著信的法。
      新譯本 這樣,有什么可夸的呢?沒有可夸的了。憑什么準則說沒有的呢?憑行為嗎?不是的,而是以信心為準則說的。
      現代譯 那麼,我們有甚麼可夸口的呢?一點兒也沒有!甚麼理由呢?是由於遵守法律嗎?不是!是由於信。
      當代譯 既然如此,我們哪里能夸口呢?當然沒有甚麼可夸的了。為甚麼沒有呢?因為上帝是要我們行善立功嗎?我們不是靠行善立功,乃是信主而得救。
      思高本 既是這樣,那里還有可自夸之處?絕對沒有!因了什麼制度而沒有自夸之處呢?是因法律上的功行嗎?不是的! 是因信德的制度,
      文理本 然則所夸安在乎、曰、無之矣、以何律無之、以行之律乎、曰、非也、以信之律耳、
      修訂本 既是這樣,哪里可夸口呢?沒有可夸的。是藉什么法呢?功德嗎?不是!是藉信主之法。
      KJV 英 Where is boasting then? It is excluded. By what law? of works? Nay: but by the law of faith.
      NIV 英 Where, then, is boasting? It is excluded. On what principle? On that of observing the law? No, but on that of faith.

      第28句

      和合本 所以(有古卷作“因為”)我們看定了: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拼音版 Suǒyǐ ( yǒu gǔ juǎn zuò yīnwei ) wǒmen kàn déng le, rén chèng yì shì yīn zhe xìn, bú zaìhu zūnxíng lǜfǎ.
      呂振中 因為我們認定、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律法上的行為。
      新譯本 因為我們認定,人稱義是由于信,并不是靠行律法。
      現代譯 我們的結論是:人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系只藉著信,而不藉著遵守法律。
      當代譯 我們看清楚了,人稱義純粹是靠著信主而不是遵行律法。
      思高本 因為我們認為人的成義,是藉信德, 而不在於遵行法律。
      文理本 故我謂人見義由乎信、非由行律也、
      修訂本 所以我們認定,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于律法的行為。
      KJV 英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a man is justified by faith without the deeds of the law.
      NIV 英 For we maintain that a man is justified by faith apart from observing the law.

      第29句

      和合本 難道 神只作猶太人的 神嗎?不也是作外邦人的 神嗎?是的,也作外邦人的 神。
      拼音版 Nándào shén zhī zuò Yóutaìrén de shén má. ye bú shì zuò waìbāngrén de shén má. shì de, ye zuò waìbāngrén de shén.
      呂振中 難道上帝只是猶太人的上帝么?不也是外國人的上帝么?是的,也是外國人的上帝,
      新譯本 難道 神只是猶太人的 神嗎?不也是外族人的 神嗎?是的,他也是外族人的 神。
      現代譯 難道上帝只是猶太人的上帝?他不也是外邦人的上帝嗎?當然是!
      當代譯 難道上帝只作猶太人的上帝,不也是作外族人的上帝嗎?當然,他也是外族人的上帝。
      思高本 難道天主只是猶太人的天主嗎?不也是外邦人的天主嗎?是的,也是外邦人的天主!
      文理本 夫上帝獨猶太人之上帝乎、非亦異邦人之上帝乎、然也、亦異邦人之上帝也、
      修訂本 難道上帝只是猶太人的嗎?不也是外邦人的嗎?是的,他也是外邦人的上帝。
      KJV 英 Is he the God of the Jews only? is he not also of the Gentiles? Yes, of the Gentiles also:
      NIV 英 Is God the God of Jews only? Is he not the God of Gentiles too? Yes, of Gentiles too,

      第30句

      和合本 神既是一位,他就要因信稱那受割禮的為義,也要因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為義。
      拼音版 Shén jì shì yī wèi tā jiù yào yīn xìn chèng nà shòu gēlǐ de wéi yì, ye yào yīn xìn chèng nà wèi shòu gēlǐ de wéi yì.
      呂振中 因為上帝只有一位。他要因人的信稱受割禮為義,也要憑著人的信稱沒受割禮為義。
      新譯本 神既然只有一位,他就以信為準則稱受割禮的為義,也要以信為準則稱沒有受割禮的為義。
      現代譯 上帝只有一位,他要猶太人基於信,外邦人也是藉著信而跟他有合宜的關系。
      當代譯 既然全世界只有一位上帝,那麼,他要根據受了割禮的猶太人的信心,稱他們為義;也要根據那未受割禮的外族人的信心,稱他們為義。
      思高本 因為天主只有一個,他使受割損的由於信德而成義,也使未受割損的憑信德而成義。
      文理本 上帝惟一、由信而義受割者、亦由信而義未受割者、
      修訂本 既然上帝是一位,他就要本于信稱那受割禮的為義,也要藉著信稱那未受割禮的為義。
      KJV 英 Seeing it is one God, which shall justify the circumcision by faith, and uncircumcision through faith.
      NIV 英 since there is only one God, who will justify the circumcised by faith and the uncircumcised through that same faith.

      第31句

      和合本 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么?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
      拼音版 Zhèyàng, wǒmen yīn xìn feì le lǜfǎ má. duànhū bú shì, gèng shì jiāngù lǜfǎ.
      呂振中 這樣,我們是憑著信廢掉律法么?斷乎不是;我們倒是叫律法立定呢。
      新譯本 這樣說來,我們以信廢掉了律法嗎?絕對不是,倒是鞏固了律法。
      現代譯 這樣說來,我們的信使摩西的法律失去效力嗎?當然不!相反地,我們使法律更有效力。
      當代譯 如果這樣說,我們是講信心就廢掉上帝的律法嗎?并非如此,我們的信心是遵守律法,也是支持律法的。
      思高本 那麼我們就因信德而廢了法律嗎?絕對不是! 我們反使法律堅固。
      文理本 然則我儕以信廢律乎、曰、非也、乃堅律耳、
      修訂本 這樣,我們藉著信廢了律法嗎?絕對不是!更是鞏固律法。
      KJV 英 Do we then make void the law through faith? God forbid: yea, we establish the law.
      NIV 英 Do we, then, nullify the law by this faith? Not at all! Rather, we uphold the law.
      羅馬書第三章   羅 3:1-31> 我又不是大奸大惡的人,何罪有之,你說是不是? 

        3:1-31 在這一章里,保羅繼續論說所有人在神面前都被定罪。也許有人用下列的理由來否認自己是罪人:( 1 ) " 沒有神 " , " 我按良心行事 " ( 1:18-32 );( 2 ) " 我不至于像某些人那么壞 " ( 2:1-16 );( 3 ) " 我是教會的教友 " , " 我相當虔誠 " ( 2:17-29 )。但是這些藉口全被保羅否定了,神對罪的審判,沒有一人能夠逃脫;每個人都要承認自己是罪人、是被神定罪的,惟有這樣,我們才能明白和接受神奇妙的救恩?!?BR>
        羅 3:2> 你羨慕猶太人的福分嗎?他們有很多福分,但他們的行為就……我呢?我怕…… 

        3:2 身為猶太民族有很多祝福:( 1 )神將律法交付他們(參出 19-20 章;申 4:8 );( 2 )彌賽亞在這個民族降生,來到人間(參賽 11:1-10 ;太 1:1-17 );( 3 )他們是與神立約的受益者(參創 17:1-16 ;出 19:3-6 )。但是,這些權利并未使他們比其他民族優秀( 3:9 ),其實正因為上述的理由,他們就更有義務按照神的要求而生活?!?BR>
        羅 3:5-8> 我們犯罪,藉口多多,一句“神會原諒我的”就大有用場了──你也這樣想過? 

        3:5-8 或許有些人認為沒必要擔憂罪惡的問題,因為( 1 )神必然會赦免;( 2 )神既然是愛,就不會定我們的罪;( 3 )罪可以帶來教訓,所以并不太壞;( 4 )我們必須融入所處的文化。我們很容易仗著神的恩典而視犯罪為理所當然,但是神不會忽略罪惡;無論我們找出多少藉口,犯罪者仍舊要為自己的罪來面對神?!?BR>
        羅 3:10-12> 3:10-12 保羅引用了詩篇 14 篇 1 至 3 節?!?BR>
        羅 3:10-18> 這“經上所記的”如一面鏡子,我好像看到我自己,好可怕呀……你不覺得嗎? 

        3:10-18 保羅引用舊約經文說明人類陷入罪惡之中,無法被神接納。你對自己的看法如何?是否認為自己還不錯,稱得上是個好人?試用這幾節經文來反省一下。你說過謊嗎?你曾經用某些言語或語氣傷害過別人嗎?你曾經對人有過惡毒的念頭嗎?曾經因為別人不附和你的意見而憤怒嗎?其實我們的思想、言語和行為跟世人沒有分別,在神面前都是有罪的。我們必須記住,在神眼中我們都是罪人,不要否認這個事實,我們實在需要歸向基督,讓祂的寶血潔凈我們的罪?!?BR>
        羅 3:20-21> 以前我想自己既有了救恩,就不太需要律法;聽保羅這樣說,原來律法…… 

        3:20-21 這兩節經文讓我們看到神律法的兩個重要作用。( 1 )律法曉諭我們什么是錯的,使我們知道自己是不能自救的罪人,必須尋求耶穌基督的憐憫。( 2 )律法所包含的道德標準彰顯了神的道德準則,指引我們的行事為人。我們不能靠守律法而得救(除基督外,沒有人可以全然遵行律法),但是我們要是以神所啟示的意念來生活,就可以討祂的喜悅?!?BR>
        羅 3:21-29> 信靠耶穌真是甜美,只要信靠主恩言──誰可以得到?讓保羅告訴你…… 

        3:21-29 保羅討論過我們的罪及神的審判之后,轉向一個奇妙的喜訊:我們可以藉信靠耶穌除去罪惡而不被定罪?!靶趴俊钡囊馑际窍嘈诺k饒恕我們的罪,使我們在神面前可以被稱為義,并且有能力遵照祂的旨意生活。神的救恩是為所有的人而設的,不管他的背景及以前的行為怎么樣?!?BR>
        救恩要訣 

        羅 3:23> 和人談起罪,總相信自己罪不大,不是嗎?我只有小小妒忌,小小自私,小小…… 

        3:23 我們往往以后果的嚴重程度來判斷罪的大小。例如謀殺比仇恨嚴重,奸淫比淫念嚴重,但是這并不表示我們犯的罪輕,就可以得到永生。因為不管所犯的是大罪還是小罪,都會使我們成為罪人,使我們與圣潔的神隔絕,把我們引向死亡(因為它使我們失去與神同在的資格)。所以不要輕看小罪,強調大罪,因為它們全都會使我們與神隔絕,但它們也都可以得到神的赦免?!?BR>
        羅 3:24> 滿身罪污,何以稱義?你不要騙我,我連“稱義”是什么也不知道…… 

        3:24 “稱義”的意思是宣告無罪。當法官在法庭上宣告被告無罪,就會立刻撤消對被告的所有指控。按法律來說,那個人就完全清白,跟未曾被檢控一樣。同樣,神赦免我們的罪,我們過去的犯罪紀錄就會被涂抹掉,在祂看來我們仿佛未曾犯過罪一樣。救贖是指基督把犯罪的人從罪的轄制中釋放出來。舊約時代,一個欠債的人如果被賣作奴隸,他直系的親屬可以贖回他,用錢財買回他的自由?;劫I回我們的自由,而付出的贖價就是祂的生命?!?BR>
        羅 3:25> 以你身體,擔我苦;以你寶血,洗我罪,主我怎配?你何竟如此愛我? 

        3:25 基督是我們的“挽回祭”,換句話說,祂為了挽回我們的罪而替我們去死。神向罪人發義怒,因為他們背逆神,離棄那賜他們生命的神,但是神卻宣告以基督的死為祭是合宜的,是專為我們的罪而設的?;教嫖覀兂惺芰俗锏男塘P,完全滿足了神的要求,祂的犧牲帶來了赦免、釋放和自由?!?BR>
        羅 3:25> 我真幸運,可以信耶穌;有人說這對舊約時代的人不太公平,我想想也是,你如何看? 

        3:25 那些生活在基督到來之前的人,他們的罪又怎么樣解決呢?如果神懲罰他們,那豈不是對他們不公平嗎?如果神拯救他們,基督的犧牲豈不是沒有必要了嗎?保羅說藉著十字架上的耶穌,神饒恕了全人類的罪。舊約時代的信徒憑著信心仰望基督的來臨就可以得救,即使他們并不知道耶穌的名字,或者耶穌的具體生活。但是我們不是那個時代的信徒,我們知道神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參約 3:16 ),所以我們必須相信并歸向祂?!?BR>
        羅 3:27-28> 人都認為要人行善、修身的宗教才有意思,偏這基督教卻說行善不能自救,難道不想人信? 

        3:27-28 絕大多數宗教都會具體要求人們履行一些責任才能被神明接納,基督教卻明確地指出任何善行都無法使人回到神那里,人類再大的成就或進步也都無法填補最善的神跟不善的人之間的鴻溝。善行是重要的,但是不能為我們賺取永生;我們要得救,惟有靠著神為我們成就的救恩(參弗 2:8-10 )?!?BR>
        羅 3:28> 因信稱義,因我們的信心就可以得救贖?什么也不用做? 

        3:28 為什么神只按我們的信心來救贖我們?( 1 )信心可以消除人的驕傲,因為信心并不是一種行為。( 2 )信心高舉了神的作為而不是人的行為。( 3 )信心使我們承認自己無法遵守律法、達到神的標準,我們需要求助神引領和扶持。( 4 )信心基于我們與神的關系,而不是我們的表現?!?BR>
        羅 3:31> 既稱未受割禮的為義,保羅還說不是廢掉律法,真難理解…… 

        3:31 羅馬教會的猶太信徒跟外邦信徒之間存在著一些誤解。猶太信徒憂慮地問保羅:是不是單憑信心就可以廢掉猶太教的一切?甚至棄掉圣經、習俗,以及宣告神不再在我們當中工作呢?(這都是第 3 章要處理的問題。)保羅回答: " 斷乎不是! " 當我們明白因信得救的真理之后,更容易認識猶太人的宗教;我們因而知道亞伯拉罕為什么被揀選,律法為什么賜給以色列人,神為什么容忍以色列人幾百年等等。信心并沒有廢掉舊約,反倒顯明了神在猶太民族的作為。在第 4 章里,保羅將進一步闡述這個主題。( 5:20-21 ; 8:3-4 ; 13:9-10 ;參加 3:24-29 ;提前 1:8 ) 
      欧美大尺度又长又粗真做禁片

      1. <optgroup id="uvnlq"><li id="uvnlq"></li></optgroup>
      2. <acronym id="uvnlq"></acronym>

          <legend id="uvnlq"><font id="uvnlq"></font></legend>
          <optgroup id="uvnlq"><li id="uvnlq"><del id="uvnlq"></del></li></optgr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