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第一章
羅 1:1> 羅馬書對當地信徒來說是一卷很重要的書,有多重要?
1:1 保羅寫這封信給羅馬教會的時候,還沒有任何一位教會領袖(包括雅各、彼得及保羅)到過羅馬。羅馬教會里的信徒可能是一些曾經在耶路撒冷過五旬節(參徒 2:10 ),或是在其他地方聽到福音而信主的人,這些人回到羅馬就建立了教會(例如百基拉和亞居拉。參 16:3-5 ;徒 18:2 )。保羅寫這封信時正在哥林多(即第三次布道旅程的最后階段,在返回耶路撒冷之前。參 15:25 ;徒 20:3 ),他在信中鼓勵信徒,并且表達他是何等地渴望探訪他們。保羅寫這封信的目的是向猶太及外邦信徒有系統地介紹基督教的信仰,可以說是羅馬信徒所接觸到的第一卷新約圣經?!?BR>
羅 1:1> 保羅信主后被神大大使用,他做過什么,你可告訴我嗎?
1:1 保羅以前曾經逼迫基督徒,但是他信主后被神大大地使用,把福音傳到各地去(參徒 9 章人物介紹)。他最后也抵達羅馬宣教,甚至可能曾經向凱撒傳福音,雖然那時候他已經是身披鎖鏈的囚徒(參徒 28 章)?!?BR>
羅 1:1> 棄公民身分,取基督仆人之名;能像他真好,可人就是有時舍不得點點“名”啊……
1:1 保羅是一個羅馬公民,卻謙卑地稱呼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仆人和使徒(被差遣者),實在是不可想像的。他寧愿完全信賴和順服他所愛的主,甘心成為一個仆人而不計較身分地位。如果我們也愿意事奉和順服耶穌基督,也可以成為有用和有能力的仆人,為祂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BR>
羅 1:2> 1:2 舊約中有不少關于耶穌基督的預言(參創 12:3 ;詩 16:10 ; 40:6-10 ; 118:22 ;賽 11:1-16 ;亞 9:9-11 ; 12:10 ;瑪 4:1-6 )?!?BR>
羅 1:3-4> 只講耶穌是神不就夠了嗎?舊約不是已說了耶穌是大衛的子孫,何用再提?
1:3-4 保羅宣稱耶穌是神的兒子,是應許的彌賽亞和復活的主,也稱耶穌為大衛的后裔,目的是要強調耶穌真實地應驗了舊約圣經有關彌賽亞要由大衛后裔而生的預言。保羅這個宣告指出他的教訓是跟圣經及其他使徒的教導完全一致的?!?BR>
羅 1:3-5> 一開頭就說了這么多,難道這是羅馬書的中心不成?
1:3-5 保羅總結了耶穌基督的福音:( 1 )祂成為人,有人的樣式;( 2 )祂是王族的后裔;( 3 )祂死了又復活了,是神的兒子;( 4 )祂開啟了神恩典之門,讓我們可以完全領受祂的恩惠。羅馬書便是環繞著這些主題來討論的?!?BR>
羅 1:5-6> 現代人講究權利與義務,照保羅所言,我們的“權利”與“義務”是……
1:5-6 基督徒享受恩惠,也要擔負責任。保羅跟其他使徒獲得了赦罪的恩典,這本是他們不配得的;因此,他們有責任要和人分享神赦罪的信息,我們接受基督作主,得到祂的寬恕,我們的新生命也就開始了。保羅的新生命更包含了從神而來的呼召,向世界宣講見證神的福音。神未必呼召你去海外宣教,但祂必然呼召你和每一個信徒去為基督作見證,叫人看見耶穌基督在你身上的作為以及祂所賜的新生命?!?BR>
羅 1:6-7> 人間最偉大原是愛,如何可以經歷這分愛,這神的愛?
1:6-7 保羅指出,成為基督徒就是被基督邀請,( 1 )成為神家里的一分子;( 2 ) " 奉召為圣徒 " 。成為基督徒是何等奇妙的事,當我們重生進入神的家時,我們便經歷了最大的愛,承受了最大的恩典。因為神眾多的恩惠激勵了我們,我們必須更努力追求圣潔來榮耀祂?!?BR>
羅 1:6-12> 人都說愛人,可是說完了呢?我實在不曉得何謂愛……
1:6-12 保羅表達了自己對羅馬信徒的關懷、感謝和代禱,從而顯出神對他們的愛。假如我們要影響別人的生命,首先必須愛他們、相信他們。保羅渴望教導羅馬的弟兄姊妹,因為他愛他們。應當為你的弟兄姊妹感謝神,并且要讓他們知道你是怎樣深切地關懷他們?!?BR>
羅 1:7> 羅馬是一個“宗教興旺”的地方,但你知道基督徒在其中為何要特別小心?
1:7 當時羅馬帝國統治著大部分歐洲、北非和近東一帶的地區,首都是羅馬。新約時期的羅馬城正處于它的黃金時期,是個富有和充滿藝術氣氛的城市,也是文化中心,但是它的道德卻是敗壞的。羅馬人非常崇拜偶像,就連羅馬皇帝也成了供奉的偶像?;酵絽s跟羅馬人完全不同,他們只信一位真神,并且遵照祂最高的道德標準來生活?!?BR>
羅 1:8> 感謝神也要靠著耶穌?保羅這樣說有什么用意嗎?
1:8 保羅說:“我靠著耶穌基督感謝神”,目的在強調基督是神與人之間獨一無二的中保。神藉著基督賜恩給我們并且赦免我們的罪,我們也要藉著基督向神獻上感恩的心(參提前 2:5 )?!?BR>
羅 1:8> 羅馬基督徒受人談論卻不會受人責難;人家又如何看你的宗教群體?
1:8 羅馬的基督徒身處帝國的中心,所以備受注目。他們的聲譽良好,對神有堅定的信心,以至于天下的人都知道。當別人談論到你的教會或者你的宗派時,他們會說些什么?他們的評論是不是正確?什么是讓公眾了解你信仰的最佳途徑?
福音傳到羅馬
羅 1:9-10> 神應允人禱告的方式是很特別的嗎?我多番禱告,但祂……
1:9-10 你恒切地為某項自己關心的事祈禱之后,不要為神應允禱告的方式而感到驚訝。保羅祈求能親自前往羅馬教導當地的信徒,但當他到達羅馬時,竟然成為囚徒(參徒 28:16 )。保羅為能夠平安到達羅馬而祈禱,最后他果然安全到達,卻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被捕入獄、受猶太人逼迫、遇海險、被蛇咬……神應允禱告的方式往往是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的,你誠懇祈求神必定會應允你,雖然有時候時間和方式不一定如你所愿?!?BR>
羅 1:11-12> 互相勸勉,彼此關愛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你看保羅……
1:11-12 保羅祈求能探訪他們,以屬靈的恩賜鼓勵他們,藉著他們的信心自己也能受到鼓勵。作為神的工人,他能幫助信徒明白關于耶穌基督福音的意義,而信徒亦應對他付出關心和安慰。這樣,基督徒在一起便都有所付出和有所得著。我們共同的信仰使我們有共同的語言和目標,這是我們彼此勉勵的基礎?!?BR>
羅 1:13> 這一次他要去哪兒呢?去的地方好像很多啊……
1:13 保羅在第三次宣教行程中曾經到過敘利亞、加拉太、馬其頓、亞西亞和亞該亞等地。這些地方的教會主要是由外邦人組成的?!?BR>
羅 1:14> 如果我說,你也欠了保羅所欠的債,你驚訝嗎?樂意去償還嗎?
1:14 保羅欠什么債?自從他在大馬士革的路上遇見基督之后(參徒 9:1-30 ),他整個生命都投入在傳揚救恩福音的使命上。他所欠的是基督救主的債,這債必須向整個人類來償還。償還的方式是向全人類宣告基督的救贖,包括猶太人跟外邦人,超越了文化、社會、種族和經濟的界限。我們同樣也欠了基督的債,因為祂也同樣替我們付了罪債;雖然我們無法向主償還這債項,但是卻可以向別人見證基督對我們的愛,表明我們感恩的心?!?BR>
信
羅 1:16> 我不會以福音為恥??墒怯袝r候你為何不敢傳福音?這……
1:16 保羅不以傳基督的福音為恥,因為他知道這救恩的信息有改變生命的能力,是給每一個人的。如果你還做不到“不以傳福音為恥”,就當深思福音的涵義。只要你仰望神,并且專注祂在世上的作為,不看自己的不足,你也會做到“不以傳福音為恥”?!?BR>
羅 1:16> “為什么福音要先給猶太人?為何他們是蒙揀選的?”──我一直都很想問,但又不敢問……
1:16 為什么福音要先傳給猶太人呢?因為神揀選了亞伯拉罕,并且應許賜福給他的后裔(參創 12:1-3 )。神揀選他們,并非因為他們有什么值得揀選的地方(參申 7:7-8 ; 9:4-6 ),只因為祂的應許;祂愿意賜福給他們,以及預備他們來迎接彌賽亞的降臨。神揀選他們,更不是要他們享受特權,而是要世人知道祂救贖的計劃?!?BR>
長久以來,猶太人通過遵行律法、守節期和各種道德守則來認識神,但是他們常常忘記神的應許和要求,因而被神懲罰。雖然如此,他們仍擁有那個敬奉獨一真神的寶貴傳統。眾多民族之中,猶太人最適合來預備迎接彌賽亞的降臨,也是最能明白祂的使命和信息的民族,他們中間的確有很多這樣的人(參路 2:25 , 36-38 );耶穌的眾使徒和保羅就都是忠誠的猶太人,又是在基督里最能明白神恩典的人?!?BR>
羅 1:17> 因信就得以稱義?我等罪人竟可享有如此福分?
1:17 福音向我們顯明神救贖的計劃,同時又使我們得到永生,祂是何等的慈愛和公義。信靠耶穌,我們跟神恢復和好的關系,并且只藉著信耶穌,我們得以稱義?!?BR>
羅 1:18> 神不是慈愛的嗎?竟會發怒?我真怕祂也會向我發怒呀……
1:18 為什么神向犯罪之民顯示忿怒呢?因為他們將神的真理變為虛謊( 1:25 ),掩蓋神向世人啟示的真理,堅持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神的本性是完全的,祂不能容忍罪惡,祂不會對那些故意叛逆的人視若無睹。祂要除去罪惡、拯救罪人──只要人不再頑固地歪曲和拒絕真理。但是,神的忿怒向那些繼續堅持罪惡生活的人發出,所以,我們不要為追求虛妄而放棄神,也不要為了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而隱瞞真理?!?BR>
羅 1:18-3:20> 我敬虔,我行善,挺容易就可以做好,不用靠誰……是嗎?
1:18-3:20 保羅認為憑自己的努力沒有人能達到神看為善的標準,無論是羅馬人、猶太人或一般人。世上一切的人都因他們的罪而受神的責罰?!?BR>
羅 1:18-20> 神你說你是慈愛的,但是我不明白,你為何要將人送進地獄?
1:18-20 在這幾節經文里,保羅要解答一個重要的信仰難題:慈愛的神為什么會將人類送往地獄?尤其是那些未曾聽聞福音的人。保羅指出,其實神從創造中已經向全人類啟示了祂自己;每個人都有這種內在意識可以去明白神的要求,但是卻不愿意照這樣去做。換句話說,人們都知道神的道德標準有多高,只是人類故意埋沒神的真理、偏行己路;因此,他們沒有可逃避受罰的藉口。既然曉得真理,就必定要承受漠視真理所帶來的后果。人是不是可以找到不信神的藉口?圣經肯定地回答:“不可以?!鄙褚呀浽诘k的創造中顯示了自己,因此每個人都只能接納祂,或是拒絕祂。所以不要再愚昧了,當審判的日子來臨時,神必定會根據你的抉擇審判你,沒有任何藉口可言。所以,請你今天就誠心地接納祂吧!
羅 1:18-20> 人都可以從大自然中認識神,那我們就不用傳道人了……
1:18-20 有些人會疑惑,既然人可以藉著大自然(創造)來認識神,為什么還需要傳道人呢?因為( 1 )人雖然知道神的存在,但是他們的罪性阻礙著這個真理,使他們拒絕與神建立關系。這就需要傳道人敏銳地指出他們的錯誤,引領他們過新的生活。( 2 )人雖然相信神,但是不肯向祂委身,也需要傳道人以愛心和關懷來勸導他們。( 3 )傳道人要警告不信者,拒絕神必定自食惡果。( 4 )教會也需要傳道人幫助執行大使命(參太 28:19-20 )。( 5 )最重要的是,雖然人可以藉大自然的啟示認識神,但是他們仍然需要知道耶穌的事,并且藉著祂跟神建立個人的關系?!?BR>
知道神存在并不足夠,還需要認識神是愛,了解祂怎樣表達對我們的愛( 5:8 ),也要知道神怎么樣赦免了我們的罪( 10:14-15 )?!?BR>
羅 1:20> 風雨電誰造?花草樹誰造?在大自然中你可看到祂?是祂,祂是怎樣的?
1:20 大自然所彰顯的是怎樣的神?大自然向我們顯示的是一位掌管一切的、有能力、有智慧、心思縝密的神;也是一位有秩序和喜愛完美的神。這是所謂的“一般的啟示”。藉著“特殊的啟示”(圣經和主耶穌來到世間),我們知道神的慈愛和饒恕,以及永生的應許。神已經滿有恩惠地賜給我們這兩方面的啟示,使我們可以完全相信祂?!?BR>
羅 1:21-23> 你心中也有些偶像,我不是騙你的;你問我偶像不是有形的嗎?這……
1:21-23 智慧的人怎么會轉去拜偶像呢?原來當人拒絕他們所認識的神的時候,偶像便出現了。他們本末倒置地漠視神是創造者和生命的維系者,竟把自己看作是宇宙的中心,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利和邪欲,便創造出各樣的神明來。這些神明可以是木頭偶像,也可以是人生追求的目標,如金錢、權力、享受等。因為這些都可能會代替神的位置,叫人膜拜。在你生命中,哪些事情比神更優先?哪些是你夢寐以求,讓你愿意犧牲一切來得到的呢?你是在敬拜神還是崇拜自己所造的偶像呢?
羅 1:24-32> 人都說信了就要遵守很多規則,何以有自由?不信就好了──我被攪糊涂了……
1:24-32 這些人拒絕神,神就任憑他們。大體來說,神不禁止我們做出背逆祂旨意的決定。祂讓我們離開祂而獨立,但是祂知道我們將會因那些叛逆的選擇而成為奴隸──失去了不犯罪的自由。你是否認為沒有神的生活更自由?你可要小心:因為被罪奴役才是最可怕的?!?BR>
羅 1:26-27> 我做事我行我素,不用向人交待,不傷害人就成了,他們為何說我不對?
1:26-27 自然的性關系,是神理想的創造計劃,可惜罪惡扭曲了神所賜予的這個自然本性。罪不單是否定神,也否定被造的方式。如果有人認為不傷害他人的性行為皆可以被接納,這實在是自欺欺人。因為逆性的性行為必然會傷害到個人、家庭,以至整個社會。當人不敬拜神卻崇拜受造物時,就常會扭曲和破壞事物的本來價值,這實在是遺憾??!
羅 1:32> 奇怪,竟有人明知是錯還去干,我就不會──呀,我……
1:32 這些人怎么知道神要判定他們的罪呢?人既然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的,便擁有基本的道德本性和良知。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也認識這一點。心理學家指出,除極少數個性失常的人是沒有良知的,絕大多數人都本能地知道自己什么時候犯錯,當然他們不一定介意。有些人愿意提早結束生命來換取一時的歡娛,說什么:“雖然不對,但是我需要這樣做?!薄拔抑肋@樣做危險,但是值得一試!”對這些人來說,他們不顧神的律法、社會的道德標準、常識、以至自己的良知,只是為了享受那短暫的歡娛。但是他們心靈的深處非常清楚,罪的代價就是死亡( 6:23 )?!?
羅馬書第一章
獻身傳福音的使徒(一 1 ~ 7 )
保羅在此的問候比其他書信多,原因是保羅寫這書信之時,仍未有機會到羅馬城會見當地教會的信徒(參一 13 ,十五 22 ~ 24 ),為了這緣故,他須要詳盡地舉薦自己及問候他們,使羅馬信徒能接受他所講的偉大福音真理?!?BR>
?。A_的自我介紹( 1 )
1. 耶穌基督的“仆人”,原意是奴仆。當時約有六百萬的奴隸,這些奴隸完全失去自主權,隸屬于主人,聽從主人的吩咐。保羅借用此語,表明自己完全隸屬于耶穌基督,順服祂的差使和任命,甘心服事。他以此為榮:我們對委身事奉神感到光榮嗎?
2. “奉召為使徒”,原意是被有權柄者所委任的使者。他領受了使徒的權柄去傳福音,而且有權建立和監督教會?!?BR>
3. 特派的福音使者,原意是被分別出來傳福音的人。他原是一位嚴格遵守律法的猶太熱心分子,后來被神呼召,分別出來,傳播一個充滿自由新生的福音喜訊。這福音喜訊是帶 改變人心的大效能的?!?BR>
?。A_信息的重點( 2 ~ 6 )
1. 歷史的耶穌:耶穌承接 大衛皇族的身分,指明福音是貫通了舊約與新約的救贖應許?!?BR>
2. 神圣的兒子:“按圣善的靈”有“按神性”之意,表示耶穌具有永恒神性的身分。祂的復活確證了這一點,因此祂實在是“主”?!?BR>
3. 普世的福音:保羅作為使徒,最大的任務是要在外邦中傳揚這福音,以致全世界的人都能信主?!?BR>
?。A_的讀者( 7 ):他為神所愛的羅馬信徒祈求恩惠平安臨到他們?!?BR>
禱告 主啊,我樂意將主權交上,終生忠誠地傳揚福音?!?BR>
由衷的關顧(一 8 ~ 17 )
保羅申述他寫這書信的理由時,充分反映了這位使徒的感情:
?。疄樗麄兏兄x神( 8 ):保羅為羅馬信徒的崇高信心而感謝神。這里的贊揚極其慷慨,他說全世界都知道羅馬信徒的信心。言下之意,他們有這樣的信心,也是由于神的作為。一個基督徒表現出來的信心,是與他信靠神的心成正比的?!?BR>
?。疄樗麄兌\告神( 9 ~ 10 ):保羅清楚表示他不住地按照神的旨意為羅馬信徒祈求。這委實揭露了這位使徒廣大的心胸,他常為教會的事工掛心,同時又期望在短期內能探望他們。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禱告是用事奉神的態度來進行的,表示他對神的真誠和忠心,并以仰慕和順服的態度來禱告。這正是我們今天禱告的應有態度??!
?。類鬯麄儯?11 ~ 2 ):“我切切地想見你們,要把那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試想,保羅與他們從未見過面,他們的關系是“遙距式的”;然而保羅卻期望盡快見他們,可見他對他們的愛是何等的深??!另一方面,保羅表示與他們見面,也能從他們身上得 鼓勵,這充分反映了保羅偉大之處,他的謙虛值得我們效法!
?。ㄒ馓皆L他們( 13 ~ 15 ):他是主的仆人,受命要把福音傳給萬民,包括文化程度高的人和野蠻無文化的人。因此他定意訪問羅馬,要在西方之地還他福音的債?!?BR>
?。释脑颍?16 ~ 17 ):他深知福音有爆炸的能力,能拯救一切的人,使人因信稱義,脫離罪的權勢。保羅表明這義是始于信而終于信。換言之,人得稱為義是以信心為開端,又以信心為巔峰,是以信心入門,又繼續走信心的道路?!?BR>
祈禱 恩主,我愿信而順服,不斷經歷福音的大能?!?BR>
人類的罪使神忿怒(一 18 ~ 32 )
保羅已提到福音與因信稱義的主題,但為何神要賜下使人稱義的福音呢?這完全是由于人走錯了路,墮入犯罪的深淵中。為此,保羅指出整個人類的道德狀況已經破產,神不得不忿怒地執行審判。除非神愿意憐憫及赦宥,否則人類沒有得救之可能?!?BR>
?。吧竦姆夼保?18 ):這是神公義本性的顯露,是對付邪惡的一種反應和態度。審判便是神對不道德的事情的一種必然判斷,使犯罪者受到應有的懲罰?!?BR>
?。粋€機會( 19 ~ 20 ):神雖然嚴厲,但人原是可以藉自然界的啟示來認識祂,歸向祂??上藳]有抓緊這個機會,反而對這個真理置諸不理,“將神的真實變為虛謊”( 25 ),因此神的忿怒就臨到人了!
?。说臄模?21 ~ 32 ):人既然拒絕神,結果便是“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于是便表現出種種的愚妄和虛謊:
1. 理智上的敗壞( 22 ~ \cs16 23 )──“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這是他們自欺的表現。他們自以為知道許多,實際上是愚昧不堪的。人拜那些沒有生命的偶像,將神降低為受造之物,是最愚昧的行為?!?BR>
2. 感情上的敗壞( 24 ~ 25 )──思想的敗壞導致人的情感不受約束,結果人們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在性上敗壞自己,進行各種不自然的性行為,如同性戀、亂倫、雜交等。這亦是今日普遍的社會現象,二十世紀正面臨 家庭制度的崩潰和性的解放!
3. 道德上的敗壞( 26 ~ 32 )──思想感情的敗壞,導致道德淪亡,正常的人倫關系受破壞,各樣不合理和邪惡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祈禱 求神可憐這個可悲的世代,藉教會所傳的福音拯救罪人!
──《新舊約輔讀》
羅馬書第一章
1:1-7 卷首問安
2-6 是保羅所傳福音的大綱,概括了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及
祂為人子、神子、主、彌賽亞等身分?!?BR>
3 “基督”、“大衛后裔”:見太 1:1 注?!?BR>
4 也可翻為:“根據耶穌復活后賜下圣靈這點看來,他已被確立
為大能神子”?!?BR>
7 “圣徒”:指一切相信耶穌、藉著祂的血被神分別為圣的人(
林前 1:1; 來 10:10-14; 13:12; 彼前 1:2 )?!?BR>
1:8-15 保羅一貫的心意
保羅自述如何渴望到羅馬,與當地居民分享神的思典,惜因某些阻隔
而一直未能成行?!?BR>
14 “希利尼人”:即希臘人?!?BR>
“化外人”:指一切未受希臘文化薰陶的人?!?BR>
1:16-17 主題:因信稱義
詳論見 3:21-22 ?!?BR>
“本于信,以至于信”:語氣加重,表明神的義完全是因著信
加給人的?!?BR>
“義人 ...... 得生”:語出哈 2:4 ?!?BR>
保羅似乎把這節經文解釋為:“因信稱義的人,必定得生”(
新譯本附注、現代譯本,參本書大綱)?!?BR>
本書中信心與稱義的緊密關系,見 4:11, 13; 5:1; 9:30; 10:6 ?!?BR>
1:18-3:20 因信稱義的背景:
人的罪與神的忿怒
18-32 外邦人的罪
18 可與 17 節對照:原本神的忿怒是顯明在不虔不義的人身上,而
如今神的義是顯明在福音上?!?BR>
19-20 神藉祂所創造的萬物,在人心中表明祂自己的永能和神性,然
而人卻在罪孽中壓制了有關神的真理,既不敬畏神,也不感謝
祂?!?BR>
21-32 由于人拒絕了真神,便招致神的報應:
?。保诮躺系膲櫬洌?21 下 -23, 25 )──人的思想變為虛妄昏
暗,以致愚昧地敬拜事各種偶像?!?BR>
?。玻赖律系膲櫬洌?24, 26-32 )──人“明知”、“故犯”
?。ú或?、得罪神),于是神就任憑他們,讓他們行事污
穢、玷辱自己 ( 24 ), 放縱情欲、身受報應( 26-27 )
,專行不義、被神判以死罪( 28-32 )?!?BR>
所謂神“任憑”人,并非指神授權給人去犯罪,乃是說神任憑
人自由選擇不義,不加阻止(參羅 9:18 注)?!?BR>
思想問題(第一章)
?。保惺兰o著名神學家馬丁路德稱羅馬書為“新約最重要的書卷”、
“最純全的福音”?!?BR>
文學家歌德則認為羅馬書是“基督徒信仰的大教堂”?!?BR>
你認為羅馬書之所以純全、偉大,原因何在?
?。玻?1 節中保羅說自己是“耶穌的仆人”?!?BR>
這包含了兩個意思:
?。幔J定耶穌基督是主,自己僅是奴隸;表明他之成為信徒、
使徒完全是出于神的憐憫與恩典?!?BR>
?。猓f約里“神的仆人”是對先知最尊貴的稱呼?!?BR>
保羅采用這稱號,表明他看重神的職事,認為這是尊貴無比的?!?BR>
今日,你是否認定耶穌為主?你對事奉神抱怎樣的態度?
?。常A_在這里( 1-15 )充分顯出他傳揚福音的熱忱?!?BR>
他不單只傳遞信息,他本就是信息,又是見證信息的人?!?BR>
你傳講福音時,有否以你的生命作為傳遞媒介?
?。矗?19-20 節里神透過什么方式把自己顯明出來呢?
這啟示是否足夠呢?
?。担鶕_ 1:21 ,外邦人所犯的罪主要是在那方面?
亞當的第一件罪又是什么?
二者有否相同之處?
這對于人性的傾向有何啟示?
?。叮话褎e人之物歸還,可視為偷盜; 21 節所描繪的人實在偷盜了神
的榮耀?!?BR>
今日,你又如何呢?
?。罚?27 節所指何事?
在今日世人鼓吹同性戀的時候,你的立場是否與保羅一樣,絕不
妥協呢?
?。福嚢鸭?5:22 圣靈所結的果子和這里罪所結的惡果作一比較?!?BR>
相比之下,保羅在此處強調些什么呢?
──《羅馬書串珠注釋》
講道材料
羅馬書第一章
呼召,福音及事工(一 1-7 )
保羅寫羅馬書。他是寫給一個他不認識,他未曾在他們中間住過的教會。他是寫給在全世界最偉大的帝國中最偉大城市中的一個教會。因這樣,保羅非常小心謹慎地選擇他的思想和語句?!?BR>
保羅把他自己的委任狀作為開始?!?BR>
?。ㄒ唬┧Q自己是基督的仆人( doulos 奴仆)。這奴仆的一個名稱有兩種思想的背景。(甲)保羅對耶穌最喜歡的稱呼是 主 ( kurios )。希臘文主的一個字表明一個人,對于一個人或一件物,有絕對的所有權。這是最確定而絕對的,他是主人或持有人。和主( kurios )字相對的字就是 奴仆 ( doulos )。保羅想他自己是耶穌基督──他的主人,他的主──的奴仆。耶穌愛他,為他舍己。因此保羅確信他不再屬于自己,完全屬于耶穌。一方面這奴仆表明愛的完全責任。(乙)不過奴仆有另外一方面的意義。在舊約里,是屬于上帝偉大人物常用的字。摩西是主的仆人,奴仆, doulos 。(書一 2 )。約書亞自己也是上帝的奴仆 doulos 。(書廿四 29 )。先知們有別于其他的人,最值得驕傲的名稱是上帝仆人,奴仆。(摩三 7 ;耶七 25 )。保羅稱自己為耶穌的奴仆,正表明他承繼先知。他們的偉大與榮耀就是因為他們是上帝的奴仆。保羅也是這樣。這 耶穌基督的仆人 的語詞說明偉大愛心的責任,同時也是偉大職分的榮耀?!?BR>
?。ǘ┍A_稱他自己‘奉召為使徒’。在舊約里,偉大的人物都是那些聽見并答應上帝呼召的。亞伯拉罕聽見上帝的呼召(創十二 1-3 )。摩西答應上帝的呼召(出三 10 )。耶利米和以賽亞是先知,因為似乎好像違背他們的心意,他們被逼要聽,并且回答上帝的呼召(耶一 4-5 ;賽六 8-9 )。保羅漎未想追求名譽;他只是想忠于托付他的工作。耶穌對他手下的人說:‘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s十五 16 )。保羅從沒有想到他自己要成為怎樣的人;他只是想上帝要他成為怎樣的人?!?BR>
?。ㄈ┍A_說他自己‘特派傳上帝的福音?!A_在他的一生中,覺得是雙重的從眾人中分別出來,擔負特派的工作。在保羅的生平中,分別出來( aphorozein )的一個字用過二次。(甲)他 被上帝 分別出來。他想在他出生以前,上帝已經把他分別出來派他特別的工作(加一 15 )。上帝為每個人有一種計劃。每一個人都是上帝意念的表現。沒有一個人生是毫無目的的。上帝差遣他到世界中擔負一定的工作。(乙)他 被人 分別出來。這是同徒十三章二節所用的是同一的字。那時圣靈告訴安提阿教會的領袖,將保羅和巴拿巴分別出來,被派接受在外邦人中工作的使命。保羅自覺要為上帝和上帝的教會工作?!?BR>
?。ㄋ模┍A_被分別開來令人注意到他接受了兩件事。在第五節里,他告訴我們這二件事是什么?!?BR>
?。祝┧芰?恩惠 。恩惠常指絕對不付代價,絕對不勞而獲與不配接受的禮物。在保羅尚未為基督徒時,他曾想藉嚴守律法,獲得人眼前的榮耀,上帝面前的功勞。結果失敗,不能得到內心的平安?,F在他覺悟了,重要的并不是他能作什么,重要的是上帝已經為我們做了的事。他這樣說:‘律法規定了人必須要做的;福音說明上帝的作為?!A_現在明白了得救并不依靠人的力量,乃是依靠上帝的愛所成全的。一切都是恩典,是分外的,不用付代價的?!?BR>
?。ㄒ遥┧邮芰?工作 。他分別出來作外邦人的使徒。保羅知道他自己被揀選,并不為特殊的尊榮,而是為特別的責任。他知上帝把他分別出來,并不為榮耀,乃是為工作。很可能說的是雙關話。保羅以前原為法利賽人(腓三 5 )。法利賽人的意思也是分別出來的人。他們之所以稱為法利賽人乃是因為他們有意和普通的人分別出來。他們甚至不讓他們長袍的邊緣擦及普通的人。他們一想到上帝將祂的恩賜也賜給外邦人,他們一定會覺得震驚。在他們看來,外邦人是‘用于地獄烈火的燃料?!A_以前也是這樣的想。他和一切普通人 分別 出來,他與他們之間沒有別的,只是輕視,看不起他們?,F在他知道,他被 分別 出來,乃是要奉獻他的一生,把愛的信息傳給每一個民族的每一個人?;浇坛30盐覀兎謩e出來。并不是為權利,自己的榮耀,驕傲,而是為服務,謙卑,及愛眾人?!?BR>
保羅除陳明他的受委任以外,在這段經文中,他又發表他所傳坤福音的綱要。這福音是以耶穌基督為中心( 3 , 4 節)。尤其注意的是這福音的兩件事?!?BR>
?。祝┻@是 道成肉身 的福音。他所講的耶穌實實在在是人。有一位早期的教會的偉大思想家講到耶穌的時候,歸納起來說:‘祂成為我們一樣,乃為使我們像祂一樣?!A_所傳的并不是半神半人──一半是上帝,一半是人。他所傳的,實實在在和祂要拯救的人一樣?!?BR>
?。ㄒ遥┻@是一個 復活 的福音。如果耶穌只是度過一生良善可愛的生活,并且如英雄般的受難。如果這是祂一生的總結,祂只能躋于偉大英雄的行列,祂只是許多英雄人物中的一位。祂之獨特,與眾不同乃是為復活的一件事保證。其他的人已經死了,已成過去,只供后人憑吊。耶穌繼續的活,常與我們同在,仍有大能大力?!?BR>
偉大的好意(一 8-15 )
幾乎一千九百年已經過去了,我們仍能覺到保羅至情的流露,對他從未見過的教會的愛在他心里顫動。這里是保羅寫這封信的問題所在,他從末到過羅馬;他從未參與建立羅馬教會的工作。他必須要解除他們對于他的懷疑。他必須使他們覺得他并非是侵入他們的范圍,并非要干涉他無置喙權利之事。在他未做任何事情之前,他必須把生疏猜疑的阻礙打破,和他們相好?!?BR>
?。ㄒ唬┍A_,智慧愛心,雙管齊下,以稱譽的話,作為開始。他告訴他們,他感謝上帝,因為他們的信德傳遍天下。有的人的舌頭時常贊美人;有的人的舌頭常時常批評人。有的人的眼睛常注視人家的錯誤;有的人的眼睛常注意人家的長處德性。有人說哈代( Thomas
Hardy )到田野去,他往往不見野花,只見角邊的糞堆。不過,事實總是這樣,稱譽較批評更能造就人。能造就人的人總是堅持看到人的最好處?!?BR>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希臘文化達到最高時更加美麗。格洛弗( T. R.
Glover )有一次曾說,希臘文化建造在‘對于一般普通人,有盲目的信心’。在一九一四──一九一八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其中有一個著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漢琪.唐納( Donald
Hankey )。他寫有這個武裝的學生( The
Student in Arms )一書。他看人的最好處,也看他們的最壞處。他有一次寫信給家里說:‘如果在這次戰爭中,我還活,我要寫一本書,書名為活的善良,分析在一般普通人里面天生的善良與尊貴,并且嘗試說明怎樣在教會里表顯及完成?!謱懥艘黄獋ゴ蟮恼撐?,名為這可愛的隊長( The
Beloved Captain )。他描寫這可愛的隊長怎樣揀選那些冥頑不靈的,他自己教導他們?!逅麄?,他們望他,大家戮力同心,盡他們最大的努力?!?BR>
人不可能開始做拯救人的工作,除非他先信任人。一個只配到地獄里去的罪人,在他靈魂里有一個瞌睡未醒的英雄。往往一句贊美的話會喚醒他;批評斥責只能軀使他憤恚失望。愛丹( Aidan )是在薩克森人( Saxons )中工作的使徒。在主后六三○年,薩克森王差人到愛奧那( Iona ),請求差派一個宣教師去傳講福音。一個宣教師派去了。他回來講到‘英人(即薩克森人)的頑固末開化的氣質’。他說:‘英人沒有規矩。他們的行為好像野蠻人一樣?!麍蟾嬲f,這種工作是沒有希望的。于是愛丹說:‘我想,弟兄,你對于這班無知的聽眾批評得太嚴厲了。你應當溫柔地引領他們,先給他們奶吃,然后才給他們肉吃?!虼藧鄣ぜ幢慌赏Z森伯里亞。原先被那一位宣教師嚴厲的批評所逐退的人,因了愛丹的溫柔引領,歸向基督?!?BR>
?。ǘ╇m然保羅不認識在羅馬的人,他卻常常為他們禱告。這是基督徒的權利和責任,帶領我們的親人并其他的基督徒到施恩的寶座前。在尼撒的圣貴鉤利( Gregory
of Nyssa )的一篇講章──‘主禱文’中,有一段富于詩意,有關禱告的話:
‘禱告的功效是與上帝合一。如果有人與上帝同在,他就和仇敵分開。藉禱告,我們能保守我們的貞潔,控制我們的怒氣,除去我們的虛榮。它使我們忘記創痛,克服嫉妒,戰勝不義,改正罪過。藉禱告,我們獲得身體康泰,家庭快樂,社會安寧?!\告是童貞的保證,結婚中忠誠的誓約。它掩護旅途客,保護睡眠者,對虔誠守夜者給與勇氣?!斈闫>氲臅r候,它要使你精神清爽;當你憂愁的時候,它要安慰你。禱告乃是喜樂之人的愉快;受苦之人的安慰?!\告乃是與上帝親密,默想不可見的事?!\告是現在之事的喜樂,未來之事的確據?!?BR>
?。ㄈ┍A_很是謙卑,一方面時常準備把自己的給人,另一方面時常準備從別人那里接受。他開始說他愿意往羅馬,他可以把恩賜分給他們,使他們在信心上堅立。接,他改變了。他愿意往羅馬去,他與羅馬教會可以互相安慰,互相鼓勵,各人可從對方身上互相找到在信心上寶貴的東西。在教師中有兩種。有的教師,他們的態度是高高在上,他們對學生講的,學生必須接受。另一種的教師,他們在實際上說:‘來罷,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A_是早期教會產生的最偉大的思想家。不過當他想到要向他渴望傳道的一般人時,他想自己不只是給他們,也從他們那里接受。教導要謙卑;學習也要謙卑?!?BR>
?。ㄋ模┑谑墓?,在希臘文里,含有雙關的意義,很難翻譯出來。在和合譯本里:‘無論是希利尼人,化外人,……我都欠他們的債?!A_這樣寫,他想到二件事。他欠他們的債是因為他接受一切的恩惠善意;他欠他們的債是因為他向他們有傳福音的責任。這一句含有豐富意義的句子,它的意思是‘因為從他們我接受的一切,又因為向他們我有傳福音給他們的本分,我對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應擔負的責任?!?BR>
這似乎有些奇怪,保羅寫信給羅馬而講的是希臘人(即希利尼人)。因為在那個時候,希臘人這一個稱呼已經完全失去了種族的意義。這并不指希臘原籍的人。亞歷山大帝征服天下,已將希臘的語言,希臘的思想,傳遍各處。一個希臘人和他的出生及種族毫無關系。他是一個知道希臘的思想和文化的人。一個化外人好似南蠻鴃舌之人一樣,語言難聽,不能與美的柔順的希臘語相較。一個希臘人就是有那一種思想,精神,文化的人。有一個希臘人講到他自己的百姓說:‘ 化外人 或會偶一發現真理,只有希臘人才能領會’
保羅的意思是說,他的信息,他的友誼,他的債務,他的義務,是遍及聰明人和愚拙人,有文化的和沒有文化的,有學問和沒有學問的人。他對全世界有一個信息。他希望有一天也能把這消息傳到羅馬?!?BR>
值得驕傲的喜訊(一 16-17 )
我們讀到這兩節圣經時,序曲已經終了。保羅福音的號角吹響了。許多偉大的古典音樂的協奏曲以轟轟烈烈之聲開始,然后才奏出他們將要鋪張發展的主題。其理由是,開始這些樂章是在一所廣大屋子里,私人的集會中演奏。當鋼琴演奏家開始坐在琴邊的時候,仍然有談話的嘈雜聲。他彈奏這些轟烈的聲音,為要吸引人家的注意。當大家安靜下來的時候,主題出現了。當保羅寫到這兩節的時候,他已與受信的人建立了關系。他已吸引了他們的注意?,F在導論已經結束,主題即將說出?!?BR>
這里只有兩節圣經,不過它們實在是保羅福音的精華。我們必須多用些時間討論它們?!?BR>
保羅開始說,他以福音為榮。傳福音是他的權利。當我們想到這段經文的背景,我們會覺得驚奇。保羅被囚于腓立比,被逐于帖撒羅尼迦,秘密偷出庇哩亞,在雅典受人譏誚。他在哥林多傳道,他的訊息,在希臘人為愚拙,在猶太人為絆腳石。保羅卻宣告說,他以福音為榮。在福音里一定有些東西使保羅得勝一切對付他的人?!?BR>
在這段經文里,我們看見保羅三個偉大的警語。它們真是他思想信仰的三根基要的柱子?!?BR>
?。ㄒ唬?得救 ( So{te{ria )的概念。在那個時候,得救是人們追求的一件事。在歷史上,有一個時期,希臘推理的哲學盛行。在那時的四、五百年以前,人們用他們的時間討論的問題──世界是從那一種基本的原素造成?哲學是 推理 的哲學,它是 自然 的哲學。當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人生漸漸地,漸漸地崩潰。舊的標志都毀滅了。暴君,征略者,危險圍繞人們。退化柔弱時??M擾他們,哲學改變了它的重點。它不再是推理,乃成為實用的。它不再是 自然 哲學,乃成為 道德 哲學。其唯一目的是建造‘一堵圍墻,以抵御世界的混亂前進?!?BR>
伊比克德( Epictetus )稱他的講學室為‘靈魂疾病的醫院’。伊壁鳩魯( Epicurus )稱他的教訓為‘得救的良藥’。與保羅同時的辛尼加說,眾人皆向往得救( ad
salutem )。我們所需要的,他說,‘一只手伸下來把我們舉起?!f人們不可抗拒地意識到‘他們的軟弱和不足’。他說他自己就是一個無可忍受的人( homo
non tolerabilis )。他帶一種失望的口氣說,人愛他們的罪惡,同時也憎恨它們。在這樣一個絕望的世界里,伊比克德說,人追求的并不是‘該撒所宣告的,而是上帝所宣告’的平安?!?BR>
在歷史上很少有像這樣的時候,人們普遍地在尋找得救。這正是基督教要來給人的那種得救,那種力量,和那種躲避?!?BR>
讓我們看這基督教的得救,這基督教的 so{te{ria 是什么?!?BR>
?。祝?從身體的疾病中得救 (太九 21 ;路八 36 )。這并不是完全世俗的事。其目的是拯救一個人的身體和靈魂?!?BR>
?。ㄒ遥?從危險中得救 (太八 25 ;十四 30 )。得救并不叫人脫離艱難危險;它乃是叫人不論在任何處境之中,給他內心的平安。正如勃洛克.羅勃特( Rupeot
Bwoke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他寫的詩安全( Safety )中說:
‘安全乃是我的行動,
秘密地武裝起來抵抗一切死亡的威脅;
雖然一切安全似乎俱已失去,
仍然可以安全;
雖然人們在戰場上喪生,
仍然可以安全;
如果這些可憐的肢體失去,
那卻是最安全的了?!?BR>
白郎寧( Browuing )在他寫的巴拉賽爾士( Paracelsus )中說:
‘如果我傴僂俯首。
在可怕無邊黑暗的云海中,
那不過是暫時而已;
我按掀靠近我胸旁的
上帝的燈;
遲早這美麗的光彩
要穿透黑暗:
有一天我要脫穎而出?!?BR>
基督教的得救,不受外界環境的限制,叫人獲得安全?!?BR>
?。ū?從人生的傳染中得救 。這是從這彎曲邪惡的世代中獲得拯救(徒二 40 )。有這基督教文化的人就有一種神圣的預防劑,不受世界邪惡的傳染?!?BR>
?。ǘ。?從失喪中得救 (太十八 11 ;路十九 10 )。耶穌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不得救的人行走在引入死亡的錯誤道路上。得救的人是被放在正路上?!?BR>
?。ㄎ欤?從罪中得救 (太一 21 )。一個人像一個在主人手下的奴隸,他沒有方法逃走。他像一個病人,能夠診斷自己的病狀,知道自己的錯誤,可是沒有方法醫治?;浇痰木榷魇顾麖淖锏谋┚掷?,獲得解放?!?BR>
?。海?從上帝的忿怒中得救 (羅五 9 )。我們要在研究下一段經文時,詳細討論這一句話的意思。在這里只要稍微提說一下已足。在這一個世界上,有一種堅定不移的道德律;在基督教的信仰中,有一種不可避免的審判。如果沒有耶穌基督帶來的救恩,人只能接受定罪?!?BR>
?。ǜ┻@一種 得救是帶有末世性的 。那就是說這種得救是在超越時間里才能完成。它的整個完全的意義及福份要在耶穌基督最后勝利之中達到完成(羅十三 11 ;林前五 5 ;提后四 18 ;彼前一 5 )?!?BR>
基督教信仰來到這絕望的世界里給與拯救。這是一種安全,保守人在時間里及永恒中都有安全?!?BR>
?。ǘ?信 的概念。信在保羅的思想里是一個意義豐富的字?!?BR>
?。祝┻@字最簡單的意義是 忠心信實 。當保羅寫信給帖撒羅尼迦時,他想知道他們的信。那就是說他想知道他們的忠心是否經得起考驗。在帖后一章四節里,信心與忍耐結合在一起。信是不變的忠心信實。它們是耶穌基督精兵的標記?!?BR>
?。ㄒ遥┬诺囊馑际?相信 ──相信有些事是真實的。在林前十五章十七節,保羅告訴哥林多人,如果耶穌沒有從死里復活,他們的信便是徒然。他們一切所信的都破壞無余了。信是承認基督教的信息是真實的?!?BR>
?。ū┬庞械臅r候的意思是 基督教 ,正如我們說這信仰──即意味基督教。在林后十三章五節里,保羅告訴反對他的人檢討自己有信心沒有。這就是說,他們是否仍在基督教里?!?BR>
?。ǘ。┬?,有的時候在實際上,就等于那 不能毀滅的希望 。保羅寫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信心,不是憑眼見?!趾笪?7 )?!?BR>
?。ㄎ欤┎贿^最合于保羅的特點,信的意思是 完全的接受和絕對的信靠 。這意思是說:‘把你的生命孤注一擲,信有上帝?!@意思是絕對的確定的信耶穌所說的是確實的。無論在什么時候,就是在永恒中,亦愿以生命保證這種確信。史蒂芬遜( Stevenson )說:‘我相信上帝。就是當我醒來時,發現我在地獄里,我還是相信祂?!?BR>
信以 接受 開始。至少一個人愿意聽真理的訊息。接是頭腦的認可。一個人首先聽,然后點頭同意那是真的。不過頭腦的認可,不一定會采取行動。有許多人知道得很清楚那是對的,卻沒有依照他所知的,在行動上有什么改變。因此最后的階段是必須的,頭腦的認可變成 完全的歸順 。在全備的信里,一個人聆聽基督教的訊息,承認那是真實的,就把自己整個投順于那聽見的訊息?!?BR>
?。ㄈ?稱義 的概念。在新約里沒有其他的字比稱義,公義,義更難了解。我們在這封書信里,有好多機會碰到它們。在這里我們只能把保羅思想的過程寫下它的綱要?!?BR>
保羅所用的動詞‘稱義’,其希臘字為 dikaioun 。其第一人稱,少數,現在式,直說法──我稱義,是 dikaioo{ 。我們必須十分清楚,這里所用的稱義,與一般意義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我們稱自己為義,我們要說明理由,以證明我們說的是對的。如果有人稱我們為義,他要說明理由,以證明我們的行為是這樣的。不過一切希臘的動詞,其結尾是 oo? ,并不是意味要證明一個人或是一件事有好處或是幫助一個人或一件事做得好。它們的意義常常是 對待 一個人 算 他 為 好。如果上帝稱罪人為義,這意思并不是說祂找到理由證明這罪人是對的──決非如此。甚至,在這里,它的意義也不是祂要幫助罪人做好人。這實在的意義是 上帝對待罪人好似他從來不是罪人 一樣。上帝并不把罪人作為要消滅的罪犯待他;相反的祂待他作為祂所愛的兒女。這是稱義的意思。它的意思是上帝不算我們為祂的仇敵,祂把我們當做祂的朋友;上帝不以罪人對待我們,祂對待我們像待好人一般。它的意思是上帝看我們不是應當受罰的破壞律法的人,祂看我們只是值得愛的兒女。這是福音的實在真諦?!?BR>
因信稱義乃是與上帝進入一種新的關系──一種摯愛,信賴,友善的關系,并非一種間隔,敵意,恐懼的關系。我們不再往一位發出可怕嚴厲刑罰的上帝那里去。我們乃是往一位發出赦免及拯救愛的上帝那里去?!Q義( dikaiosune{ )’是上帝與人建立良好關系?!x’( dikaios )人就是有這種良好關系的人──一這里有一個至要點──他有這種良好的關系并不是因為他做了些什么,乃是因為上帝為他所做的。他有這種良好關系并不是因為他竭盡心力遵行律法,乃是因為他在無條件的信中,投身于上帝令人驚奇的憐憫慈愛里面?!?BR>
在圣經里我讀到這樣一句含義豐富的話──‘義人必因信得生’,現在我們知道了保羅這句話的意思:這人與上帝有良好的關系,并不是因為他手所做的工作,乃是因為他毫無條件地相信上帝愛的成就,他實在知道在時間里及永恒生活中實在是什么樣。在保羅看來,耶穌的整個工作乃是要使人能進入這與上帝新的寶貴的關系??謶诛w逸去了,愛心降臨。人原認為敵人的上帝,卻成了朋友?!?BR>
上帝的忿怒(一 18-23 )
在前面的一段經文中,保羅想到人藉信,完全順服依靠,與上帝發生良好的關系。與此相反的,保羅講到人因有意的對上帝視若無睹,不敬拜上帝,只敬拜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偶像,惹上帝的怒氣?!?BR>
我們現在到了一個困難且須嚴加思考的地方,因為在這里我們遇到上帝忿怒的觀念。當然的,這是一個可驚可怕的字句。這字句的意義是什么?保羅在這樣說的時候,他心里怎樣想法!
在舊約里,我們常遇到 上帝的忿怒 。在舊約的前面一部份,上帝的忿怒特別與立約的百姓有關。以色列百姓與上帝有特殊的關系。上帝揀選他們,與自己建立特殊的關系。只要他們保守上帝的律法,就能保持這種關系。保守上帝的律為保持此種關系的條件(出廿四 3-8 )。這含有二種意義?!?BR>
?。祝┻@意思是說,在一國之內,任何破壞律法的地方,會引起上帝的忿怒,觸犯律法破壞那關系──上帝和以色列民所立的約。民十六章講到可拉,大坍,亞比蘭的叛逆,最后,摩西吩咐亞倫特別為百姓贖罪,‘因為有忿怒從耶和華那里出來?!袷?46 )。當以危列民敬拜巴力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以色列人發作?!褙ノ?3 )因為以色列民與上帝有這種特別的關系,任何破壞上帝的律法,會惹起上帝的忿怒?!?BR>
?。ㄒ遥┻M一步說,因為以色列民站在與上帝的特殊獨特的關系上,任何其他國家壓迫以色列民,不按道理,苛待他們,觸發上帝的忿怒。巴比倫人虐待以色列民,變為荒涼,‘因為耶和華的忿怒,必無人居住?!ㄒ迨?13 )?!?BR>
在先知書里,也有上帝忿怒的觀念,不過重點改變了。從先知時代以后,猶太人的宗教思想為兩個時代的觀念所支配。這一個時代完全的敗壞,另一個黃金時代完全的良善。一個是現在的時代,另一個是將來的時代。這兩個時代中間,為主的日子所劃分。這是一個可怕報應審判的日子。那時世界要粉碎,罪人要滅亡,上帝的國未來以前,宇宙要改變。那時主的忿怒要采取可怕的行動?!腿A的日子臨到,必有殘忍、忿恨、烈怒,使這地荒涼?!ㄙ愂?9 )?!蛉f軍之耶和華的烈怒,地都燒遍?!ㄙ惥?19 )。以西結(七 19 )也講到‘耶和華發怒的日子’。上帝要把祂的惱怒,祂的烈怒傾倒在列國身上。(番三 8 )?!?BR>
不過先知們并不有意說上帝的忿怒要延宕直到那可怕審判的日子。他們看見上帝的忿怒繼續不斷地在行動之中。當以色列民遠離上帝,當以色列民反叛不忠,上帝的忿怒向它發作,使它傾圯、受災、被擄、失敗?!?BR>
對先知們看來,上帝的忿怒繼續的在行進中,不過到了主的日子,達到可怕,毀滅的最高?!?BR>
有一個現代的學者這么說。因為上帝是上帝,因為上帝的品格是圣潔的,祂不能與罪妥協,上帝忿怒是對于罪所起的‘毀滅的反應’?!?BR>
那是很難為我們所把握并接受的。在事實上,我們把它與舊約時代的那種宗教連在一起,新約卻不是這樣。就是路德也有這種難處。他講上帝的愛為“上帝自己的作為”;他稱上帝的忿怒為‘上帝奇異的作為’。在基督徒的思想里,這是一件左右為難的事?!?BR>
現在讓我們看保羅對于這一個概念有怎樣的了解。陶德( C. H.
Dodd )對于這件事寫下了很聰明精深的話。保羅常常講到忿怒的觀念。希奇的是雖然保羅講說上帝的忿怒, 但從未說過上帝發怒 。保羅講到上帝的愛,他也說上帝愛人。他說到上帝的恩典,他也說上帝賞賜恩典。他說到上帝的信實,他也說上帝對祂的百姓是信實的。不過,最希奇的,保羅雖然說到上帝的忿怒,然而他從來沒有說過上帝發怒。一定的,在這里有所不同。上帝的愛與上帝的忿怒有些不同?!?BR>
更進一步,保羅講到上帝的忿怒只有三次。在這里保羅如此說,在弗五章六節及西三章六節也此說。這二處地方,他都是對悖逆之子而言的。不過保羅常常講到忿怒而不說上帝的忿怒。他講到它似乎不屬于任何人的,在英文里常用正楷表明── The
Wrath ──似乎在世界里有一種不屬任何人的力量在工作。在羅三章五節,保羅說:‘上帝降怒在人身上’。在羅五章九節,他講到從忿怒中被救。羅十二章十九節,他勸告人不要報仇,讓作惡的人,遭受忿怒。在羅十三章五節中,他講到忿怒為使人順服的有力的動機。在羅四章十五節中,他說律法是惹動忿怒的。在帖前一章十節,他說耶穌拯救我們脫離將來的忿怒。在此,有很希奇的事。保羅講到忿怒,而耶穌就從這忿怒中拯救人?!?BR>
讓我們再回到先知。先知們請到上帝的忿怒,往往他們的訊息是等于說‘如果你不順服上帝,上帝的忿怒使你不免遭遇毀壞與災禍?!谑聦嵣?,以西結用另外一種生動的方法說:‘犯罪的他必死亡?!ńY十八 4 )。如果我們要用現代的語言,我們要用另外一種用語。我們要說:‘在這世界上,有一種道德的秩序。一個人破壞了道德律,他遲早會遭遇痛苦?!@正如偉大的歷史家傅樂德( J. A.
Froude )的話:‘一個功課,只有一個功課,歷史反覆清楚的說明,世界是建造在道德的基礎上的。結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BR>
希伯來先知們整個的訊息是在這世界里,有道德的秩序。結論是很清楚的── 道德的秩序乃是上帝的忿怒在工作 。上帝造這世界乃是這樣:我們破壞祂的律法,必自食其果。如果我們一任這鐵面無私的道德秩序處置,我們只有死亡與毀滅。實在的,世界是這樣造的──如果只照道德秩序而行,犯罪的人必然死亡。人正在進退維谷之時,上帝的愛來了。藉采取不可思議白白恩典的行動,上帝的愛把人在罪的結局中提拔出來,并且拯救他從他應得的忿怒中拯救出來?!?BR>
保羅繼續堅持說,人不可以把不知道上帝,作為推卸責任的藉口。他們從上帝的世界就能看見上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往往可以從他手所作的工,知道些有關他的事。舊約的作者們知道的。約伯記卅八至四十一章就是根據這一觀念。保羅知道的。保羅在路司得向外邦人講道就是從世界開始(徒十四 17 )。早期教父特土良( Tertullian )對于從祂的世界認識上帝的信念說得很多?!⒉皇菑哪ξ鞯墓P下人開始有創造主的認識?!f萬大多數的人,雖然從來沒有聽見摩西的名字──不要說摩西的經典──卻知道摩西的上帝?!f:‘自然界是老師;人是學生?!h邊一枝單獨的花,我想──我不說草地上的一朵花;你喜歡的任何海中的一雙貝介──我不說從江海里取來的珍珠;一根原野飛禽的羽毛──不要說什么孔雀──它們會否對你們說祂是一位不足取的創造主?’‘如果我給你一朵玫瑰花,你決不會輕蔑那創造主?!?BR>
在這世界里,我們能見上帝。這是保羅的論證──這是完全合理的──如果我們注視這個世界, 痛苦隨罪而來 。破壞農業的法則──產物欠收。破壞建筑的法則──房屋坍倒。破壞健康的法則身體衰弱。保羅說:‘注視這個世界!看它怎樣造成的!從你所知道的世界就知道上帝是怎樣的了?!锶耸菬o可推諉的?!?BR>
保羅更進一步說。罪人做了些什么呢? 他不仰望上帝,卻只看自己 。他卷入推敲空論的漩渦,而自以為聰明,其實他卻老是一個蠢漢。為什么他是一個蠢漢?因為他把 自己的 觀念, 自己的 意見, 自己的 思考作為標準及生活的法則,而不依照 上帝的旨意 。罪人的愚蠢在于把‘人為萬物之主’。他把自己的意見作為標準而把上帝的法則置在一旁,因為他只顧自己,卻不仰望上帝。他住在以自我為中心,不以上帝的中心的宇宙里。他行路的時候,只看自己,不看上帝,正如一般不看前面而走路的人,必然跌倒?!?BR>
這結果是 敬拜偶像 。人的偶像及動物的樣式替代了上帝的榮耀。敬拜偶像的罪根就是 自私 。一個人自制一個偶像。他向它獻祭,向它禱告。為什么? 他這樣做可以把自己的計劃,理想,目的推行出來 。他整個崇拜是為自己,并不為上帝?!?BR>
在此整段的經文里,我們面對了這一事實,就是造成罪的原素是把自己替代了上帝的地位。罪是人敬拜自己,不敬拜上帝?!?BR>
上帝任憑人(一 24-25 )
這翻譯為 情欲 ( epithumia )的一字為這段經文的鎖鑰。亞里斯多德說情欲是追求歡樂。斯多亞派認為 不顧一切理性 ,追求歡樂。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 )稱之為不合理的企圖及追求滿足自己的東西。情欲是熱切欲得禁止的歡樂。就是那情欲使人干那些不顧名節,不知廉恥的事。這是一種瘋狂的動作。如果這種欲望沒有消滅他的尊嚴,持重,端莊,他決不會做這些事。這是那種全心貫注世界上的東西──歡樂,而完全忘了世界的創造主的人的記號。這是那種完全沉浸在世界里面,不再注意上帝的人生?!?BR>
說上帝 任憑 人是一件可怕的事。不過這里有二個理由?!?BR>
?。ㄒ唬┥系劢o人自由的意志。上帝尊重那自由的意志。經過最后的分析,就是上帝也不能妨礙那自由的意志。在弗四章十九節,保羅請到一般任憑放縱私欲的人。他們把整個的意志,投誠在這上面。何西阿(何四 17 )有一句悲慘的話:‘以法蓮親近偶像,任憑他罷?!谌说拿媲?,有一種隨意的選擇。這是一定的。沒有選擇就沒有善,沒有選擇也不能有愛。強迫的善不是真善;強迫的愛也非真愛。如果人們有意選擇拒絕上帝,祂除了差遣祂的兒子到世界上來,也不能作什么?!?BR>
當保羅請到上帝 任憑 人在污穢不潔之中,這 任憑 二字并不含有忿怒的意思。其主要語氣也不是斥責與審判。它乃是一種思念的,憂愁的憫惜,猶如一個愛他的人竭盡所能而不能再做什么一樣。這確實描繪這父親的感覺,當他看見他的兒子離開他的家,往遠方去。當一個人看見像這樣的事,在他的心里,很少會有怒氣,卻充滿了憂慮?!?BR>
?。ǘ螒{’還有更進一步的意義──那就是審判。在人生中,有一件冷酷的事,就是罪產生罪。一個犯罪愈多的人,他更易于犯罪。一個人開始犯罪的時候,知道他所做的是什么,總是帶一些心驚膽戰。到以后便行之泰然,毫不介意。這并不是上帝責罰那人;這乃是他自己責罰自己。他不斷地使他自己為罪的奴仆。猶太人知道這件事。他們有好些精辟的話有關這一個觀念?!恳淮瓮瓿韶熑?,以另一次作為酬報;每一次犯罪,以另一次作為刑罰?!疅o論誰盡力保守自己純潔,如此而行,接受能力;無論誰行為不潔,犯罪的門,為他廣開?!矠樽约航ㄖ鷫φ?,受圍墻保護;凡丟棄自己者,必遭丟棄?!?BR>
最可怕的事就是罪乃是產生罪的力量,這是自由意志所擔負的可怕責任。要用自由可消滅自由,一個人成為罪的奴仆,自我放棄,行在謬誤的道路上。罪常會說謊,因為一個罪人想,他的罪會使他快樂;結果,無論對己對人,對今世對來世,都是生命滅亡?!?BR>
一個可恥的時代(一 26-27 )
當我們讀羅一章廿六至卅二節時,似乎會想這段經文幾乎可能是由一個患有歇斯底里亞癥的道德主義者過份夸張當時的情況,用修辭學的言過其實的色彩去描繪這時的境況。它描寫一種幾乎史無前例的道德腐化的情況。不過保羅所講的,沒有一處非當時希臘羅馬作者們所說的?!?BR>
?。ㄒ唬┻@一個時代,各樣的事,好似是,失去了控制。威吉斻( Virgil )寫:‘是非不分;戰爭遍地;錯誤百出;不知廉恥;農夫出走,土地荒蕪;鉤鐮弄直而成刀劍。東方幼發拉底斯( Euphrates )一帶戰云頓起,西方德意志亦然;不只于此,接鄰城市,破壞盟約,劍拔弩張,戰神舉世怒吼;即使在競技場中,戰車撞開閘門,沖入馬道,鴐車者拼命拉住馬韁,不發生什么作用,只能由馬左右他,戰車失去了控制?!?BR>
這是一個暴亂橫沖直撞的世界。當塔西圖( Tacitus )寫這一時期的歷史時,他寫:‘我現在進入這一時期的歷史,災禍連綿,戰云迷漫,暴動紛起,就在平安之時,迫害殘忍倏起?!@一切都是一種憎恨恐怖的狂迷;奴隸被收買出賣主人,食客被收買出賣他們的庇護主。沒有仇敵的人,為友所買?!椡图~( Suetonius ),在寫提庇留統治時說:‘沒有一日無死刑?!@是一個全然恐怖的時代。史家李維( Livy )說:‘羅馬既無法擔負其邪惡,也無法醫治它們?!娙似章迮良毎ⅲ?Propertius )寫:‘我看羅馬,夸耀的羅馬,毀滅──為它自己隆盛的犧牲者?!?。這是一個道德自殺的時代。諷刺大家,猶文那里( Juvenal )寫:‘地上所有的只是那些壞蛋懦夫。因此上帝,不論祂是誰,輕視譏笑他們,憎恨他們?!?BR>
對有思想的人看來,這是一個失去控制的時代。一個人在幕后能聽到諸神的嘲笑。辛尼加說,這一個時代乃是‘失去自主的人,受到內心騷動的打擊’?!?BR>
?。ǘ┻@是一個史無前例,奢侈的時代。在羅馬的公共浴室里,冷熱水從銀制的龍頭里流出。加力古拉( Caligula )王甚至把金屑鋪灑競技場地以替代木屑。猶文那里悲痛地說:‘比戰爭更加殘忍無情的奢侈彌漫羅馬?!粤_馬成為富庶以后,罪惡情欲,樣樣都有?!疱X,背德無行的保姆……使人柔弱的財富,以丑惡的奢侈,耗盡這時代的精力?!聊峒诱埖健疱X,損壞各物之聲譽,’時說:‘我們不問事物的本身價值,我們只問要多少錢?!@一個時代太厭倦一般普通的事,因此渴求新鮮刺激。路克惹丟( Lucretius )請到‘那是從這種歡樂泉源流出來的苦味?!缸锍蔀橄裏o聊的唯一的方法,直至如塔西圖所云,‘丑惡愈擴大,歡樂愈狂熱?!?BR>
?。ㄈ┻@是一個世無前例,不道德的時代。在羅馬國開始的五百二十年間,從來未曾有過一次離婚。第一次的記錄是在主前二三四年。那時勒嘉( Spurius
Carvilius Ruga )和他的妻子離婚?,F在,如辛尼加所云,‘婦女結婚為的是要離婚,離婚為的是要結婚?!_馬名門高貴的主婦并不用當時執政官的年號,她們用她們丈夫的名字規定她們的年號。猶文那里不能相信他可能有這樣的好運氣可以找到一個清白貞潔的主婦。亞歷山太的革利免請到那標準的羅馬會婦女如‘腰束罪孽金帶的司美與愛的女神’。猶文那里寫:‘伊勃立那( Iberina )有了一個丈夫就滿足嗎?立刻你發現要說服她只有一個丈夫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靡粯兑粋€婦女在五年內有八個丈夫的事。他用一件幾乎不可信的事。革老丟的妻子,王后本身,阿基皮拿( Agripkina )在晚上,常常離開王宮,全然為了不能滿足的肉欲,在妓院中服務?!麄冊诒陕氖律巷@出勇敢的精神?!A_所說外邦世界的事,沒有一件未曾為外邦的道德家所已經說過的。罪惡并不停留在粗淺原始性的罪惡。社會從上到下充滿了難以理解的反常的罪惡。羅馬最初的十五個君王之中,有十四個是有同性戀的?!?BR>
保羅卻多少拘謹的,沒有過分夸張這幅圖畫──就在那里保羅渴望宣講福音,就在那里保羅不以基督的福音為恥。世界需要那施行拯救的力量,保羅知道除了基督以外,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獲得這力量?!?BR>
離開上帝的生活(一 28-32 )
很少其他的經文,像這一段經文一樣,清楚表明一個不以上帝為上帝的人的遭遇。這并不是上帝對人的審判,而是一個人在他一切計劃謀算中,沒有上帝的地位,對自己的審判。當一個人在他的生活中,把上帝逐出,他就會變成某一種的人。這里的一段經文是對于這一種人最可怖的描繪之一。讓我們看一下沒有上帝的人生可怕的事的項目?!?BR>
這些人行的是那些不合理的事,也可以說不適宜之事。斯多亞派有一種說法。他們稱為 ta
kathe{konta 。這字的意義是適宜的事。有些東西是人格的基要的,本來的,本能的,固有的部份;有些東西卻不是這樣。正如莎士比亞在馬克白( Macbeth )中有言?!?BR>
‘我敢作一切成為人的事;
誰敢作出超乎此范圍者即為非人之事?!?BR>
一個逐出上帝的人不但失去他的神圣;他也失去了他的人格?!?BR>
接是一系列的可怕的事。讓我們一件件的來說?!?BR>
不義 ( adikia )。 Adikia 是 dikaiosune{ 之對。后一字的意義為‘義’。希臘人稱‘義’為把上帝及人應得的交給他們。不義的人搶奪了人和上帝的東西。他在萬樣事物的中心,為自己建筑了一座祭臺,他敬拜自己,把上帝與人排擠一旁?!?BR>
邪惡 ( pone{ri a )。在希臘文里,這字的意義,超過普通的所謂壞。那種普通的所謂壞人,在大體上,只是損害他自己,并不是一種牽涉到別人的壞。即使有時損害他人──在事實上,一切壞,必會損害及人的──這種損害也不是出于有意的。這只是無意的兇惡,并不是兇神惡相的兇惡。希臘人稱 pone{ria 意的損害人家。這是主動的,有意的,要破壞損害。當希臘人稱一個婦女為壞女人時,他們所指的,乃是她有意的利用無辜者的天真,勾引他們。在希臘文里撒但最普通的稱呼之一為 ho
pone{ros ──那惡者。他有意攻擊,其目的是去毀滅人的善良。 pone{ros 所述說的人,不只是壞,并且要使每一個人像他一樣的壞。他要把人拉下來,使他們像他一樣。這是一種破壞性的壞?!?BR>
貪婪 ( pleonexia )。這一個希臘字是由二字組成,其意義為‘獲得更多’。希臘人他們自己稱 pleonexia 為‘受控訴的酷愛所有’。這是一種含有侵略性的罪惡。一般評述為專顧自己利益,完全忽視人家的權利,甚至也不考慮到大眾的心理。其主要的中心是 貪欲 ?;酵阶髡?,提阿多熱( Theodoret )形容它為不知足的心理,掠奪其不應得的東西,這可以遍及人生的各方面。從物質方面來說,不顧廉恥誠實,專以獲取金錢貨財為事。從倫理方面來說,野心勃勃,踏在別人身上,以獲取不應得的地位。從道德方面來說,縱情聲色,不受羈絆,追求不應有之歡樂。 pleonexia 是不知道律法的欲念?!?BR>
惡毒 ( kakia )。 kakia 是指壞的最普通的希臘字。這字形容一個人缺乏使他好的每一種質素。譬如一個 kakos
krite{s ,他是一個審判官,完全缺乏一個良好法官必需有的律法知識,道德意識,及正直的品格。提阿多熱稱之謂‘靈性的每況愈下’。他用的,在希臘文為 rope{ ,其意義為‘天平秤的一邊傾向愈下’。一個 kakos 的人,其人生每況愈下,好像在天平里一樣。 Kalia 被認為重要的惡毒,包括一切的罪惡。它是一切其他罪的先驅。它乃是墮落,一切罪由它而生,一切罪由它而繁盛?!?BR>
嫉妒 ( phthonos )。有好的和壞的兩方面。有的嫉妒,使他看見自己軟弱不足,因之努力追求模仿好的榜樣,以求達到和他一樣。有的主要的是抱怨懷恨。他看到一個好的人,并不因他的好受到感動,卻因為他是好人,而生妒恨。這是人類情感中之最乖枉彎曲者?!?BR>
兇殺 ( phonos )。我們必須常常記得耶穌把這字的范圍擴大得很多。耶穌堅持不只兇行必須除掉,就是忿怒憎恨的心也必須除去。耶穌堅持只是把忿怒及殘忍的行動,從人生中除去,是不足夠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即使是忿怒和殺人的意念也須從心中除去,才算滿意。我們很可能在我們一生中,從未打過人,但是有誰能說在他一生中未曾發生過要打人的意念?正如阿奎那( Aquinas )在很久以前說過:‘人看行為,上帝卻看內心?!?BR>
爭兢 ( eris )。這意義乃是指由嫉妒,野心,喜好名譽,地位,高職,站在眾人之上,產生的搏奪戰。這是從包藏嫉妒的心而來的。如果一個人清除了一切嫉妒,他也會清除一切產生搏奪爭競的東西。這是上帝所賜的恩賜,使他能夠看見人家成功,為他高興快樂,好像自己成功一樣?!?BR>
詭詐 ( dolos )。我們從這字的動詞 doloun ,獲得最完備的意義。 Doloun 有二個特別的意義。這字用于使寶貴的金屬品質惡劣以及使酒內攙雜其他東西。 Dolos 是詭詐。這字描寫一個邪惡彎曲,心腸不正的人,他不能行正直的事。他卑躬折節,施用卑劣方法,以達到他的目的。一切都是為了某種秘密的動機,此外他不會做什么好事。它描繪策劃陰謀者的陰險奸詐。這類人在每一個團體,每一個社會,都有的?!?BR>
毒恨 ( kakoe{theia )。 Kakoe{theia 直接的字義是惡性。最廣義的說是惡毒。亞里斯多德以比較狹義的來說明這字。他說,這是‘常以最壞的看別人的精神’。皮里紐( Pling )稱之謂‘惡毒的解釋’。泰勒( Jeremy
Taylor )說:‘這是人類本性的卑鄙處,總是把握不當處,以最壞的意思去解釋?!@或許很可能是一切罪中最普遍的一種。如果一個人的行動有二種可能的解釋的時候,人的本性會揀選不好的一面。這是很可怕的,想到許多人的名譽為茶余飯后的雜談所中傷。人們把一件完全無辜的行動,用惡毒錯誤的話,去解釋它。當我們受到引誘,要這樣做的時候,我們必須記得上帝是聽見的,祂要記得我們所講的每一個字?!?BR>
背后說人的,讒毀的 ( Psithuriste{s, katalalos )。這兩個希臘字是指一般有好誹謗舌頭的人??墒沁@兩個字是有不同的含義。 Katalalos 讒毀是在大眾面前公開鼓吹。他公開述說人家的壞處,講說他的故事; psithuriste{r 背后說人是交頭接耳細聲說惡毒的話。他要把人拉到屋隅,細聲講說毀壞別人人格的故事。兩樣都是不好,不過背后細聲說人的更壞。對于公開毀謗的,一個人至少可以提出抗議,為自己辯護;對于一個喜歡在暗中毀壞名譽的人,他卻無能為力?!?BR>
怨恨上帝的 ( theostugeis )。這是指憎恨上帝的人,因為他知道他反抗上帝。他不要上帝。如果真有上帝的話,對于他非常的不利。上帝要妨礙他要得到的歡樂。上帝是一條鎖煉,捆綁住他,使他不能做他所喜歡的事。如果可能的話,他很高興的除去上帝,因為在他看來,沒有上帝的世界正是他所要的世界,在那里他所有的,是放縱而不是自由?!?BR>
侮慢人的 ( hubriste{s )。 Hubris ,對希臘人說來,在諸神手中,最易惹毀滅之罪。這字有二件主要思想的線索。(一)這是指這人非常驕傲,把上帝也不放在眼里。這一種在未嘗失敗滋味前的無禮的驕傲。他忘了他是受造的。他也不信命運。這種人非常相信他的財富,他的權力,他自己的能力,認為只要他一個人已經夠了。(二)這是指那一種胡亂,狂虐,兇殘,侮慢的人。亞里斯多德稱他是一種損傷,傷害,令人愁苦的人。他這樣做,并不是為仇恨,也不是為可以得到好處;他這樣做,只是在人遭遇傷害中,他可以獲得喜樂。有些人會從看見人聽了兇殘的話產生的畏縮感到快樂。有些人會從使人遭遇心靈的及肉體的痛苦感到特別的愉快。這是 hubris 。這是損害人只是為要在損害人中尋找歡樂的人的虐待狂?!?BR>
狂傲的 ( hupere{phanos )。這字在圣經中發現過三次,都是指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說的。(雅四 6 ;彼前五 5 ;箴三 34 )。狄奧非拉特( Theophrastus )稱之謂‘眾罪的最高’。狄奧非拉特是一位希臘的作家。他寫了一系列著名的人物素描。他給 hupere{phania 下一個定義:‘除了自己以外,他賤視每一個人’。狄奧非拉特從日常生活中提出那些可作狂傲標記的事。一個狂傲的人當人家邀請他接受某種職位時,拒絕接受,因為他自己的事業太忙了,不能分身。在街上走路,除了他喜歡叫應的人以外,高視闊步,從不理人。他邀請客人吃飯,自己不去,差他手下人去陪客。他整個人生為輕蔑人的氣氛所籠罩。他以使別人覺得微小為樂?!?BR>
自夸的 ( alazo{n )。 Alazo{n 一字,在希臘文中有一段有趣的歷史。這字的原意是一個周游四方的人。以后成為一個常用的字,專指游方郎中夸耀他們醫治的本領,以及叫賣商人夸耀他們貨物的品質,其實卻是贗劣的貨品。希臘文 alazoneia 的定義是假以為有,其實沒有的裝腔作勢。色諾芬( Xenophon )說,這名詞屬于一般夸張他們的財富及勇氣的人,他們答應人家做他們能力所不及的事,為的是要得到利益或有所獲得。狄奧非拉特研究這一種人的品格,稱為矯飾客,勢利鬼。這種人夸大只存在于他幻想中的事業,高談其實無其事的,與權貴交往,炫耀其從末掏過自己腰包的慷慨解囊協助他人。他說到他住的地方,實在太小,他必須購買較大的房屋。自夸的人只是要令人覺得他的偉大。世界仍是充斥像這樣的人?!?BR>
捏造惡事的 ( epheurete{s kako{n )。這是指一般不滿足于普通平常的罪的人。他們追求新鮮奇奧的罪,因為他們對舊的已生厭倦,尋找在新罪中的新刺激?!?BR>
違背父母的 ( goneusin apeitheis )。猶太人和羅馬人一樣,把順服父母放在道德的很高位置。十條誡命中有一條是當孝敬父母。在羅馬的早期,父權 patria
Potestas 是絕對的。一家人生死之權都操在他手內。把這罪包括在這段經文中的真正理由是一旦家族的關系松弛的時候,接必然是整個道德的退化?!?BR>
無知的 ( asunetos )。這字是指一個愚蠢的人,他不會從經驗中學習到功課。他愚蠢到不能令人相信。他不會利用上帝賜給他的心智頭腦?!?BR>
背約的 ( asunthetos )。這字對羅馬的聽眾,特別有力。在羅馬極盛時代,羅馬的誠實是一件可欽佩的事。一句話可以與契約一樣有效。這是羅馬和希臘的極大不同點。希臘人是天生的小偷。希臘人常說如果交一塊錢──約合二百四十英鎊──交給一個長官管理,即使有十個事務員會計師監視他,他也有法盜用其中的一份。羅馬人卻不這樣。無論是一個在衙門里的官吏,或是一個出征的將領,只要他一句話,即使是千萬塊錢,也不會短少分文。保羅用這一個字,不只要羅馬人記得基督教的倫理,并且也要他們回憶在他們極盛時代他們自己的信用標準?!?BR>
無親情的 ( astorgos )。 storge{ 是一個特別的希臘字,用以表明家庭中的愛。很實在的,在那時代,家庭中的愛,將近消滅。兒童的生命,從未有像那個時代這樣的不安全。兒童被視為一種乖運。一個小孩生后,他就拿去,放在他父親的足前,如果這父親抱起小孩,這就表明他認作他的子女。如果他離開,不睬他,這就表明不要他,把他拋在外面。在當時羅馬市場,每晚不會少過三十或是四十個棄嬰。每一晚真的有小孩被人摔掉。甚至大偉人如辛尼加者,也會這樣寫說:‘我們殺死一只瘋狗;我們屠殺一只兇惡的牛;我們把刀插入病牛,怕他們傳染全;兒童之生而瘦弱殘缺者,我們淹斃他們?!祟愑H情的連系已經破壞無余了?!?BR>
不憐憫人的 ( anelee{mo{n )。沒有其他時候人的生命這樣的不值錢。主人可以拷打或殺死他的奴仆,因為奴仆不過是一種貨品。律法給主人無限的權力轄制他。有說起在一個富有的家里,一個奴仆拿進一盤水晶杯。他一失足,打破了一只杯子。就在那地,就在那時,主人把他拋入在庭院中心的魚池,讓兇殘的鰻魚把他肢體支解,吃他身上的肉。這是一個在殘忍中贏得快樂的時代,因為這是角斗競技的大時代,人們在看人與人的殘殺中,獲得喜樂。這是一個憐憫已經喪失了的時代?!?BR>
最后,保羅對于這些把上帝從他們的人生中排出的人,所說的最后一件事。事情往往是這樣的,即使他是一個罪人,他也知道他所做的,即使他原諒自己,他知道別人做的時候,要受譴責。不過在那些日子,人已經到達了這種程度,他自己犯罪,認可別人犯罪,并且鼓勵他們這樣做。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有一次說:‘沒有一個國家,失去了上帝,能夠生存的?!A_在這里給我們一幅可怕的圖畫──有意把上帝排斥的人所有的遭遇。到了時候,羅馬滅亡了。災禍與墮落攜手而來,結果滅亡?!?
講道材料
羅馬書第一章
第一段 引言( 1:1-17 )
參考
一.自稱與祝禱( 1:1-7 )
二.保羅的禱告( 1:8-13 )
三.保羅與福音( 1:14-17 )
一.自稱與祝禱( 1:1-7 )
參考
?。保苑Q( 1:1 )
?。玻A_所傳的福音( 1:2-6 )
?。常軙耍?1:7 )
?。矗6\( 1:7 )
?。保苑Q( 1:1 )
本節保羅提到他自己的職份有三:
?。粒d基督的仆人( 1:1 )
?。拢钫贋槭雇剑?1:1 )
?。茫嘏蓚魃竦母R簦?1:1 )
?。粒d基督的仆人( 1:1 )
1 “仆人” 原文 doulos 是奴仆的意思,但按圣經的用法,這字并非只用在傳道人身上,也用于一般信徒對主之關系方面,就算提到普通主人與仆人的關系時,也用這個字。茲略舉數例:
“誰愿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 (太 20:27 )?!?BR>
“仆人和差役,因為天冷,就生了炭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們站著烤火” (約 18:18 )?!?BR>
“他們恐嚇我們,現在求主鑒察,一面叫你仆人大放膽量,講你的道,一面伸出你的手來,醫治疾病,并且使神跡奇事,因著你圣仆耶穌的名行出來” (徒 4:29-30 )?!?BR>
“豈不曉得你們獻上自己作奴仆,順從誰,就作誰的奴仆么?或作罪的奴仆,以至于死,或作順命的奴仆,以至成義” 。(羅 6:16 )
“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仆人哪,凡敬畏祂的,無論大小,都要贊美我們的神” (啟 19:5 )?!?BR>
“以后再沒有咒詛,在城里有神和羔羊的寶座,祂的仆人都要事奉祂” (啟 22:3 )?!?BR>
以上各節經文的仆人原文都是奴仆,與本句之奴仆相同?!?BR>
奴仆與仆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不但為主作工,不單受雇于主人,而且他和他一切所有的也都是屬于主人的。他不是站在與主人不相關的地位上事奉主人,乃是站在屬于主人的地位上事奉主人?!?BR>
“奴仆” 一詞既廣泛地用于一般信徒與主之間的關系,可見這只是一句普通的自薦語,說出保羅與一切信徒相同,都當像奴仆聽從主人那樣地順服聽從他們的主?!?BR>
?。拢钫贋槭雇剑?1:1 )
1 “奉召” 含有被委派之意。他作使徒的職份,是根據神的召命,奉神差遣,作神的代表?!?BR>
從保羅奉召作使徒的經歷看來(即徒 13:1-3 ),他是先在教會中與其他幾位教師、先知、一同事奉,然后才奉召為使徒的。他從蒙召(徒 9 章)到奉差遣實際上開始作使徒的工作,相隔了大約十四年。(詳參拙作 《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林前 1:1 注解 )。本句與上句連起來看,可見保羅先作了耶穌基督的奴仆,然后才奉召作使徒?;酵奖叵茸饕粋€忠心謙卑事奉主的人,主才會把祂更重要的職責交付給他?!?BR>
?。茫嘏蓚魃竦母R簦?1:1 )
本句特別介紹保羅工作的使命。 “特派” 有被特別分別出來的意思?!?BR>
這不是說別的使徒不傳福音,而是說保羅是特別受神的托付,把福音的真義加以闡解辯明。讀保羅書信,不得不承認,他比較其他使徒把福音的原理講解得更為透澈,所得的啟示更多;所以他的自薦和他在工作中表現的特長是相合的?!?BR>
?。玻A_所傳的福音( 1:2-6 )
1 節末句保羅薦為 “特派傳神福音的” ,所以緊接在 2 節首句的 “這福音……” 表示 2 節以下是解釋這福音特派使所傳之福音的內容是什么?!?BR>
在新約書信中少有像本書這樣,在作者的自稱中對他所負擔的使命,作了這么詳細的解釋。從 2-6 節這幾節的解釋看來,保羅在上文自薦中所提的三種職份,其重點是在第三種,就是自薦為福音之特派使徒這一點。本書內容既是要辯解福音之真諦,保羅如此自薦是十分有意義的??墒棺x者更重視其講解之福音原理,是具有獨特之權威,是神藉祂的福音特派使徒所闡釋的。就如國與國之間,雖常委派外交大使,互相駐在有邦交的國家中,但有時遇有非常之需要,一國的元首,可能差遣一位特派的專使,以完成某種特殊任務。保羅在此似乎就是要強調其使命之特殊性:他不只是使徒,且是特派傳神福音的使徒。他對于如何講解福音,如何把福音傳到外邦,負有特殊之使命;所以在新約中他又有 “外邦使徒” 之稱(參羅 11:13; 加 2:2-9; 徒 9:15;26:17-18 )?!?BR>
?。粒R舻母鶕?1:2 )
2 這福音的根據就是神的應許。所稱 “在圣經上” 當然是指舊約圣經;保羅在此證明他所傳的福音絕不是他自己的發明,也不是由他開始的新道理?!?BR>
“福音” 早在舊約時代,神已藉眾先知 “在圣經上” 應許了。他所講解的,不過把舊約已經應許而又在新約應驗了的 “福音 ”,再加以詳細闡釋罷了?!?BR>
然則舊約圣經有什么地方提到福音?或說舊約有什么地方提到基督的降生、受死、復活、升天、再來……?讓我們略引幾處經文:
1. 關乎基督的降生
“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 (賽 9:6 )?!?BR>
“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里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源從亙古、從太初就有” (彌 5:2 )?!?BR>
比較:
“……我報給你們大喜的信息,是關乎萬民的;因今天在大衛的城里,為你們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 (路 2:10-11 )?!?BR>
2. 關乎基督在世之工作
“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揀選、心里所喜悅的,我已將我的靈賜給祂,祂必將公理傳給外邦。祂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祂的聲音。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勝,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 (太 12:15-21 )
3. 關乎基督的受
死 “摩西便制造一條銅蛇,掛在桿子上,凡被蛇咬的,一望這銅蛇,就活了” (民 21:9 )?!?BR>
比較:
“摩西在曠野怎樣舉蛇,人子也必照樣被舉起來” (約 3:14; 參詩 22 篇 ; 賽 53 章)?!?BR>
4. 關乎基督的復活
“因為你必不將我的靈魂撇在陰間,也不叫你的圣者見朽壞” (詩 16:10 )?!?BR>
比較:
“就豫先看明這事,講論基督復活說,祂的靈魂,不撇在陰間,祂的肉身,也不見朽壞” (徒 2:31 )?!?BR>
“受膏者說,我要傳圣旨,耶和華曾對我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詩 2:7 )?!?BR>
比較:
“神已經向我們這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正如詩篇 2 篇上記著說:你是我的兒子,我今日生你” (徒 13:33 )?!?BR>
5. 關乎基督升天
“耶和華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詩 110:1 )?!?BR>
比較:
“大衛并沒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說: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使你仇敵作你的腳凳” (徒 2:34-35; 參來 1:13;8:1 )?!?BR>
6. 關乎基督的再臨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愁苦,如喪長子” (亞 12:10 )?!?BR>
比較:
“看哪,祂駕云降臨;眾日要看見祂,連刺祂的人也要看見祂,地上的萬族都要因祂哀哭,這話是真實的,阿們” (啟 1:7; 參猶 14-15 )?!?BR>
7. 關于福音之臨及萬國
“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創 12:3; 參創 22:18 )?!?BR>
比較:
“并且圣經既然豫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加 3:8 )?!?BR>
總之,保羅在本書所要辯證的,不過證明神在舊約圣經所應許的確已應驗罷了(參書 21:45, 林后 1:19 )?!?BR>
?。拢R舻膬热荩?1:3-4 )
3-4 1. 基督的本身
“論到祂兒子我主耶穌基督” 基督本身就是福音?;绞歉R舻闹黝},也是福音的內容?!?BR>
2. 基督降生
“按肉體說” ,本句說明基督之道成肉身是上節的 “這福音” 的內容?!?BR>
“是從大衛后裔生的” ,這是強調主耶穌的降生是按神所應許的── “大衛既是先知,又曉得神曾向他起誓,要從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寶座上……” (徒 2:30 )?!?BR>
3. 基督復活
“按圣善的靈說,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笔レ`是圣而善的,故稱為圣善的靈?;绞墙逯レ`的能力而復活,又因祂復活所顯之大能,證明祂是神的兒子,總之, 3,4 節合起來可證明基督是神而人,人而神的救主?!?BR>
4. 基督作王
“是從大衛后裔生的” ,這句話含有繼承大衛之寶座作王的意思。按太 1:1 “亞伯拉罕的后裔,大衛的子孫” ,原文 “后裔” 與 “子孫” 都是 “兒子” 。雖然猶太人常用兒子來統稱子孫,但這 “兒子” 正好可以表示耶穌基督才是所羅門預表的王。按:神曾應許大衛要堅立他的寶座直到永遠;但大衛的兒子所羅門并沒有保持大衛的寶座直到永遠,這應許實際上是要在耶穌基督身上應驗。祂要第二次降臨,設立祂的國度,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遠(參但 2:44; 亞 14:9 )?!?BR>
所以, “從大衛后裔生的” 表示基督的再來與作王,也是福音內容的一部份?!?BR>
?。茫R舻墓πВ?1:5-6 )
5-6 這兩節可見福音功效如何臨到人,并如何擴展成為萬人的祝福,可分四步:
1. 使罪魁蒙恩
“我們從祂受了恩惠” ──這句話說明福音的初步功效?;匠晒α司融H的恩功,使罪人可從祂領受神的恩惠,甚至保羅這樣反對基督的罪人,也可以蒙恩,且成為祂的仆人。 “祂” ,是你我蒙受因心惠的關鍵;而蒙受神的恩惠,是我們可以事奉神的基礎?!?BR>
2. 使蒙恩者承受榮耀之托付
“并使徒的職分” ,福音不但使人在神前蒙恩,也使蒙恩的人在神面前接受神圣的委托。 “福音” 不只是權利,也是責任。 “使徒的職分” 是榮耀的責任。這榮耀的責任并不像得救的恩典那樣臨到一切人,只臨到少數蒙特別揀選的人。這些人不但領受了神拯救之恩,也在所領受的恩典中格外長進,比別人更完全的奉獻,為基督的名更肯撇下一切,保羅就是在這些領受使徒職分的人中得了一分?!?BR>
3. 使萬國的人信服真道
“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 ?!备R舨坏焉贁挡豢暗淖锶颂岣叩礁哔F的地位上,領受神榮耀的責任;并且他們領受這樣榮耀的責任,并非只為他們個人的榮耀,令人羨慕,而是為著叫萬國的人,可以因他們得著福音的好處和神的祝福?!?BR>
“萬國的人” 雖然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但他們都有一項共同的需要,就是: “信服真道” ,那就是使徒的責任;怎能使萬國的人信服真道?最重要的秘訣是靠圣靈的大能?!?BR>
4. 有自動傳播之功效
“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羅馬教會之設立,證明福音的功效,無遠弗屆;也證明使徒們如何盡職,確已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 “信服真道” ;但福音是怎樣傳到羅馬呢?在保羅未到羅馬之先,羅馬教會已設立了??梢姼R粲衅渥詣觽鞑ブ芰?。凡真正領略福音的好處的,必自動分給別人?!?BR>
?。ㄔ谖逖潟r有羅馬之客旅亦蒙恩得救,這些人可能是羅馬教會之創始者。無論如何,他們能把福音帶到羅馬,是神設立使徒職任的間接效果,參本書概論 。)但不論在羅馬或在別處的信徒,他們都是像保羅一樣 “從祂受了恩惠” ,作 “屬耶穌基的人 ”?!?BR>
?。常軙耍?1:7 )
7 這第 7 節所提的 “奉召” 與第 1 節的不同。第 1 節的奉召是惷奉召作傳道,是神從信徒之中選召出事奉祂的人,第 7 節的奉召是指奉召作圣徒,是神從世人中選召出來的。教會就是一切奉召作圣徒之人的集合;所以教會是一群從世界中被分別出來的人。在此保羅稱受書人做 “為神所愛” 的人,和 “作圣徒” 的人?!?BR>
怎見得神愛他們呢?神召他們作圣徒,又藉使徒寫信勸勉他們。他們當怎樣作圣徒呢?當愛神并聽從使徒的勸告?!?BR>
?。矗6\( 1:7 )
7 神的恩惠是我們得平安的根據,不領受神的恩惠,絕不能得著真正的平安。按我們在神前的敗壞,只配受刑罰與災禍?!?BR>
神的恩惠與平安,如何能歸與我們呢?藉著信靠耶穌基督和祂救贖的功勞,就可以歸與我們了?!?BR>
問題討論
使徒保羅如何自稱?奴仆與仆人有什么分別?保羅是使徒嗎? “使徒” 與 “奴仆” 這兩個自稱有分別嗎?保羅從蒙召到被稱為使徒相隔多久?為什么說他是 “特派傳神的福音” ?
福音不是在新約才起頭的嗎(可 1:1 ),為什么又說是神從前藉先知所應許的?舊約先知們有什么預言論及基督的福音?請盡可能把那些應許列出來與新約經文對照?!?BR>
根據第 3,4 節列明福音之主要內容是什么?根據第 5,6 節默想福音如何發生功效。第 7 節的 “奉召” 與第 1 節的 “奉召” 有什么分別?
二.保羅的禱告( 1:8-13 )
參考
?。保\告中的感謝( 1:8 )
?。玻\告的忠心( 1:9 )
?。常\告的愿望( 1:10-13 )
?。保\告中的感謝( 1:8 )
8 為什么保羅要靠著耶穌基督為羅馬信徒感謝神?一方面這是保羅的習慣,他??恐髯鬟@樣或那樣,另一方面是因為羅馬教會不是保羅所設立的。按普通人之常情來說,羅馬教會既非保羅所設立,則羅馬教會若有什么長處,與保羅也沒有什么相干,但靠著耶穌基督,憑著基督里的關系,保羅就能把羅馬教會看作也是他工作的一部份,所以他為他們的信德傳遍天下而感謝神。注意 5,6 節── “我們從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職份,在萬國之中,叫人為祂的名信服真道,其中也有你們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這兩節經文暗示保羅雖未到羅馬設立教會,但羅馬教會也在保羅工作范圍之中。他雖然不是直接設立了羅馬教會,但他既是奉召在萬國中傳福音的,而且是神所選立作外邦人之使徒的(羅 11:13 ),所以羅馬教會也在他屬靈之職事的范圍內?!?BR>
使徒保羅似乎把自己看作是眾教會的仆人。眾教會的信徒之長進都會成為他的快樂,眾教會信徒靈性上之需要或遭遇試探,保羅也看作是自己當然的責任,就如他寫了這么長的一卷羅馬書,把福音的重要教義向羅馬信徒詳加闡釋,便是一項具體的證明?!?BR>
?。玻\告的忠心( 1:9 )
9 保羅怎樣忠心為羅馬信徒禱告?在神面前 “不住的提到” 他們。這 “不住” 當然不是每日二十四小時不停的禱告的意思,而是經常地代禱,從未間斷忘記的意思。但注意保羅所經常代禱之教會,乃是他未曾到過的教會。雖然其中有些信徒是他所認識的人(參 16 章),但保羅既沒有到過羅馬,對羅馬教會,按理不會有休么印象。對我們來說,為一處沒有什么認識的教會經常代禱是很困難的;但在保羅卻沒什么困難。我們會覺得困難,因為我們的愛心范圍很窄,只能愛我們親近的人,所以也只能關切我們認識的人,但保羅卻有 “愛眾人的心” (彼后 1:7 ),關切他所未到過的教會,所以他能不住的為他們禱告?!?BR>
注意他這樣不住地為他們禱告,是神可以為他作見證的。保羅加上這句話,為要表示他和那些喜歡憑人所無法斷定真偽的事工,而為自己吹噓的人絕不相同。他乃是用心靈事奉神的。這位神可以見證他是否經常為羅馬信徒代禱?他并非隨便提筆寫一些討人喜歡的好話,他乃是敘述已往許多日子中,曾在神面前為羅馬信徒所已做的事??傊?,他的行事,對神對人常存無虧的良心(徒 23:1;24:16 ),他事奉神不是按儀文外表,乃是按心靈誠實?!?BR>
?。常\告的愿望( 1:10-13 )
參考
?。粒傅搅_馬( 1:10 )
?。拢星械南胍娏_馬信徒( 1:11 )
?。茫耙研凫`的恩賜分給你們”( 1:11 )
?。模肱c羅馬信徒有交通( 1:12 )
?。牛谒麄冎虚g得些果子( 1:13 上)
?。疲饷魉€沒有到羅馬的理由( 1:13 下)
?。粒傅搅_馬( 1:10 )
10 保羅有意到羅馬去,沒有去之前先經過許多禱告,要照神的旨意、時候和方法而去,這愿望從使徒行傳末章可以看出。后來神成就了他的愿望,但他是以囚犯的身份到羅馬。從保羅到羅馬的事上,對我們尋求主引導可得著很好的榜樣,可能我們渴望要去的地,方是神要我們在那里受苦的地方。(后來保羅第二次到羅馬,也被下在監獄中)。這樣,神并未速速成就保羅的愿望,等于說神不想那么快就讓保羅受苦?!?BR>
?。拢星械南胍娏_馬信徒( 1:11 )
11 全節經文表現保羅對羅馬信徒之愛心。上文已提到這些人多半不是保羅所深識的,甚至是未見過面的,但保羅竟會切切想見他們,又想念他們,因為保羅體會神的心腸來看待一切信徒。不論是自己帶領信主,或別人帶領歸主,都一視同仁,看作神家的兒女,是主的羊群,是他所應當關切照顧的?!?BR>
?。茫耙研凫`的恩賜分給你們”( 1:11 )
11 保羅有使徒的權,可以藉著按手使信徒得著屬靈的恩賜(提前 4:14 ),但保羅沒明說他要分給他們的是什么恩賜,按下句 “使你們可以堅固” 看來,大概是關乎講解福音真道方面的。按保羅為提摩太按手所分給他的恩賜,大概也是這方面的(參 《新約書信讀經講義》 ,提前 1:18 及 4:14 )?!?BR>
“要把些屬靈的恩賜分給你們” 這句話也可能指保羅要講解的真道,就是本書之信息。保羅最特出的恩賜是講解福音要道?!?BR>
?。模肱c羅馬信徒有交通( 1:12 )
12 所謂 “可以同得安慰” 就是指保羅在他們中間和他們彼此交通,談論彼此信心蒙恩的經歷,知道所信的真道是確實無誤,而互相激勵,同得安慰?!?BR>
?。牛谒麄冎虚g得些果子( 1:13 上)
13 上 保羅雖然在許多外邦城邑設立了教會,得了不少果子,但他并未因此滿足,也想在羅馬得些果子。保羅像一個雄心萬丈的買賣人,要在各處投資。注意,這時羅馬既已有教會,何必要保羅去結果子?可見當時教會與傳道人之間,大家不分彼此,沒有宗派界限,和工作上的 “地盤” 觀念。保羅所想到的只是:雖然別人在羅馬作了救靈魂的工作,結了些果子,但我保羅還是應當盡我的本分,有我當結的果子。他絕不是想到要在羅馬爭取一些跟從自己的人,建立自己的教區。羅馬教會領袖方面也沒有想到說,我們已建立起工作了,如果這位大有恩賜的保羅來了,會不會占奪了我們的工作?信徒愛戴了保羅之后是否會使我們受虧損?他們只想到有神重用的工人來了,大家都可以在靈性上得幫助,教會便更長進。他們彼此間沒有芥蒂,可以放心說所要說的話?!?BR>
“要在你們中間得些果子,如同在其余的外邦人中一樣?!?這話也表現保羅的信心,深信若到羅馬,必能得到果子,像過去神用他在其余外邦人中工作那樣?!?BR>
?。疲饷魉€沒有到羅馬的理由( 1:13 下)
13 下 這里未指明是因什么阻隔。但本節可使我們知道保羅在尋求神旨時,對環境上的因素亦在考慮之列,他并非完全不理會環境上的攔阻。上半節說: “我屢次定意往你們那里去” ,可見保羅要到羅馬,并非內心沒有負擔的問題,他內心早有這負擔了,只是一次又一次,他都因為環境上的攔阻不能成行。這證明保羅在內心有了感動之后,還要看環境的安排以為印證,他不是單憑內心感動為絕對根據,也不是固執自己的意見,無論如何要達到目的為止?!?BR>
因為,內心的感動和負擔,雖然可以作為神引導的憑據;但外面環境的配合,常能更準確地把神所安排給我們開始行走的時間告訴我們?!?BR>
問題討論
保羅為什么要靠著基督而為羅馬信徒感謝?他既未到過羅馬怎能那樣 “不住的” 為他們禱告?為什么要特別強調他這樣為他們代禱是神 “可以見證” 的?他和羅馬教會有否深厚的感情?怎會 “切切的想見” 他們?
從 11-13 節之間可找出保羅想到羅馬的理由有幾項?保羅既然很想到羅馬,為什么又顧慮到若干 “攔阻” ?在保羅尋求神的引導的事上我們可得著什么教訓?
三.保羅與福音( 1:14-17 )
這幾節可見保羅傳福音的幾種態度和認識,可作我們的榜樣:
?。保砸詾榍穫?1:14 )
?。玻敢獗M力而傳( 1:15 )
?。常灰愿R魹閻u( 1:16-17 )
?。矗嘈鸥R羰巧竦拇竽埽?1:16 )
?。担R糁痪认嘈诺娜耍?1:16 )
?。叮R羰菫橐磺腥祟A備的( 1:16 )
?。罚R麸@明神的義( 1:17 )
?。保砸詾榍穫?1:14 )
14 保羅對福音的第一種態度,是自以為欠債。為什么保羅會屢次定意要到羅馬?因為他自己原是羅馬國藉的人,卻未到過羅馬的京都去傳福音,所以他便自覺是欠債?!?BR>
“債” 是一種負累,每一個欠債者心中常有一種負擔,債未清償內心絕無平安。我們若有像保羅這種態度,認識到傳福音乃是我們當還的債,就不會把為主傳福音看作有什么功勞,而看作是當然應該還的債罷了!
?。玻敢獗M力而傳( 1:15 )
15 為什么我們常覺無力傳福音?因我們常擅自定一個很高的標準,認為沒有達到標準的,不能傳福音。結果,自認還差得太遠,就自暴自棄,連最少的力量也未盡過。其實神所要求于每一個傳福音的人的,只是要他盡力而已!神并沒有定出一個很高的資格,要每個信徒適合那個資格才可以為祂傳福音;若然,則福音的使命必定不是每一個信徒所能負擔的。祂只要求信徒各人 “盡力” ,這樣,每一個肯為主盡力的人,都能在傳福音的工作上被主使用。誠然保羅在傳福音工作上大有能力,但他所以能成為主所重用的福音使者之主要原因,還不是他大有能力,乃是因為他 “情愿盡……力” ?!?BR>
那個把銀子包在手帕里的仆人,所以會受責備,不是因為他的銀子少(只有一錠),乃是因為他根本不肯盡力去做買賣。他擅自推想主人的要求很高,自己無法做得來,結果便完全不做?!?BR>
?。常灰愿R魹閻u( 1:16-17 )
16-17 當時的人把信福音看作是羞恥的,因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被人輕視的人。按羅馬人來說就更是羞恥了。因為猶太人是被羅馬人征服的,而耶穌卻是一個猶太人。羅馬人若信耶穌就更被人輕視;所以保羅當日傳福音,被人輕看的情形,和在保守的中國社會傳福音,被人看作吃洋教,作洋奴才,其受輕視的情形是相似的(雖然受輕視的原因不同)?!?BR>
但保羅并未以福音為恥,而我們在許多外邦人跟前,卻自以為恥;所以保羅能把福音傳開,我們卻不能?!?BR>
?。矗嘈鸥R羰巧竦拇竽埽?1:16 )
16 “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注意保羅在這不是說,神要使傳福音的人有大能,而是說 “福音” 本身就是神的大能;所以傳福音不是憑自己的能力,是福音本身有能力、能救人,這樣才會有膽量去傳福音。否則,沒有人可以傳福音了,因為自以為沒有能力的人,沒有膽量傳;自以為有能力的人卻驕傲自大不能傳,結果福音都傳不出去!
?。担R糁痪认嘈诺娜耍?1:16 )
16 “要救一切相信的?!?福音雖然是神的大能,又是基督已經完成的救贖工作;但它并不是當然地拯救全世界的人,而只拯救一切信的人。有人以為:主耶穌已經為我們全世界人死了,贖罪了,所以全世界人都不是罪人了,我們不應當指別人為罪人,傳福音并非要人悔罪改過,這樣會損害人的自尊心,只要告訴他已經得蒙赦罪了。其實耶穌已經代死,全世界的人都是得救的,他只不過是還不知道得救而已……。這種講法雖然似乎是信耶穌的救贖,其實就是叫人不必信耶穌,這不是福音,這是禍音。因圣經明明讓我們看見福音雖是神的大能,卻不能救不信的人,只能救相信的人,正如醫生只能救肯受醫藥治療的人,無法拯救拒絕治療的人一樣?!?BR>
?。叮R羰菫橐磺腥祟A備的( 1:16 )
16 “先是猶太人,后是希利尼人?!?福音的發展與施行,雖有先是猶太人,后是希利尼人(就是外邦人的代表)之分別,但福音不是只為猶太人,乃是為一切人預備的,這是神的本意?!?BR>
“神既興起祂的仆人,就先差祂到你們這里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 (徒 3:26 )?!?BR>
“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神的道先講給你們,原是應當的,只因你們棄絕這道,斷定自己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 (徒 13:46 )?!?BR>
注意這些經文的 “先……” 表示福音施行之次序有先后之別,但絕非輕重之分。許多人以為福音原本為猶太人預備,因猶太人拒絕,所以才臨到外邦人,是則外邦人似乎只是僥幸得救的。其實這只是猶太人自己的想法。按神的本意,早在亞伯拉罕的時候,就已經啟示給人── “圣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加 3:8 )。先知以賽亞早已預言: “地極的人都當仰望我,就必得救” (賽 45:22 )?;浇瞪焓箞蟾嫦灿崟r,也是說他的喜信是 “關乎萬民的” ??梢姼R羰菫槿f民預備,這早在神的計劃中,不過按施行與宣傳的次序來說是 “先是猶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而已?!?BR>
?。罚R麸@明神的義( 1:17 )
17 神的義怎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句話的意思不大明顯,他的意思約有兩方面,即:
?。粒R艨梢员砻魃袷枪x的:福音如何能把神的公義表明出來?因它證明了神是必定刑罰罪惡的,所以要在祂兒子身上刑罰了我們的罪;同時這福音也說明了神既已刑罰了我們的罪,就使一切信祂的人,不必受刑罰,否則神就不義了,所以福音把神的義顯明出來?!?BR>
?。拢竦牧x可以藉福音顯明給人,使人可以得著神的義。按保羅所說,神的義有兩種:
1. 是神判斷人為義之義──因信基督而被稱義?!?BR>
2. 是神本身之義分授予人,如下文 3:22 節所說: “……神的義,因信……加給一切相信的人?!?(這兩種義與律法的義絕不相同。)我們怎能被神判斷為義?只能因信福音,神便因耶穌基督的救贖判斷我們為義(羅 3:24 )。我們怎樣分受神本身的義?也是因信福音。神因我們的信把祂的義成為我們的(參林前 1:30; 腓 3:9 )?!?BR>
所以說: “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這義是本于信,以致于信 ?!币饧催@義是以信心為開端,又以信心為巔峰的;是憑信心入門,又以信心為道路;是藉信心開始,又藉信心繼續,始終都是藉著信?!?BR>
保羅又引證舊約哈巴谷的話說: “義人必因信得生” (哈 2:4 ),以解釋 “本于信,以致于信” 的意思。說明稱義之信,是一種生命的信心,所以它是繼續生長的?!?BR>
但本句更是說明福音的一項重要原理,就是因信稱義的原理。下文保羅繼續講解因信稱義的道理,為什么因信稱義的道理是我們的福音呢?因為全世界的人,都落在罪中,不能自救,唯有藉著信靠神的救法才可以稱義。當先知哈巴谷宣告這句話 “惟義人因信得生” 的時候,當時的世代正是充滿各種不義強暴的世代,甚至被神用來懲罰惡人的迦勒底人,本身也不過是惡人,于是先知得著這啟示: “迦勒底人自高自大,心不正直,惟義人因信得生” (哈 2:4 )。在這里,使徒引用哈巴谷的話,然后漸次證明 “世人都犯了罪” ,惟有因信可以稱義,與先知宣告這句話的本意,完全相合。且證明義人因信而活之理,自古已然,此理先臨到猶太人,后臨到外邦人,不論古今,不分種族,都是因信稱義?!?BR>
問題討論
在這幾節中留心保羅傳福音存什么態度和信念?盡量默想一個必須清還債務者的心情,并比較我們傳福音的心情。保羅情愿盡力傳福音對我們有什么教訓?保羅時代和我們這時代都有人以福音為恥,為什么保羅能把福音傳開而我們不能? “福音……是神的大能” 和傳福音者有大能,其中有什么分別?福音是為救所有人的,是否所有人都當然得救? “先是猶太人,后是……” 這 “先” 與 “后” 是輕重的分別嗎?照你自己的領會,盡量用你所能表達的話語解釋 “本于信以致于信” 的意思?!?BR>
第二段 罪惡( 1:18-3:20 )
參考
一.外邦人的罪( 1:18-32 )
二.神的審判( 2:1-16 )
三.猶太人的罪( 2:17-29 )
四.普世人的罪( 3:1-20 )
一.外邦人的罪( 1:18-32 )
參考
?。保或涣x( 1:18 )
?。玻裾J真神( 1:19-20 )
?。常窗菁偕瘢?1:21-23 )
?。矗枷衽c污穢( 1:24-25 )
?。担嫘缘那橛?1:26-27 )
?。叮鞯茸飷海?1:28-32 )
?。保或涣x( 1:18 )
18 不虔不義是外邦人的第一項罪,其實也是猶太人的罪,因為猶太人的虔誠常是虛偽的。 “不虔” 偏重于指人對神之態度不敬不尊, “不義” 偏重于指人對待別人之不法不公;但不論不虔或不義的人都是阻擋真理的。世人雖有各等分別,但在神前,只有阻擋真理與順從真理之別。上文論到神的義歸給信的人,本節卻指明神之忿怒,而是愿意向人顯出祂的恩慈;但人拒絕福音,愛行不義的結果,只好面對神的忿怒了?!?BR>
“不虔不義” ,也就是不信而不義的意思;因上文已說明神的義要歸給信的人,圣經常以信徒為 “敬虔” 的人,如彼后 2:6-9 以羅得為敬虔的人,所多瑪人則為不虔不義的人;因為人對神的最大不虔就是不信,而每個信徒最少對神和神所差來的救主有信心,因而都有了最起碼的敬虔?!?BR>
?。玻裾J真神( 1:19-20 )
19-20 外邦人的第二項罪是否認神的存在,不但 “不虔不義” ,而且不信神的存在。這種否認神存在的罪是無可推諉的,因為:
?。粒说男撵`有認識神的本能( 1:19 )
?。拢f物的受造證明神的存在( 1:20 )
?。粒说男撵`有認識神的本能( 1:19 )
19 使徒明說世人不信有神是無可原諒的;因為人原有認識神的本能,人所以會說不知道有沒有神,乃因他們故意否認神所已經給他們顯明的事;而神沒有顯明的他們卻故意去追尋探究?!?BR>
“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顯明在人心里” 這句話暗示有某些神的事情,并非人所能完全知道的,因神并沒有顯明;可是人不從他們所能知道的事中去認識神,卻要在他們所不能知道的事上尋求憑據,當然是無法認識神了?!?BR>
這樣,人所能知道的那些神的事情,神在什么地方顯明出來呢?圣經的回答是: “原顯明在人心里?!?這句話含有人心里原有知道神的本能的意思。任何高等動物不會有宗教思想,惟獨人類,就算最落后未開化的人,也有宗教思想,有尋求神的天性?!?BR>
?。拢f物的受造證明神的存在( 1:20 )
20 “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萬物的存在,就是神存在的憑據,正如我們看見了房子,就知道有建筑師的存在。我們若細心思想宇宙之奇妙,萬物構造之精巧,每一朵花,每一片葉子,人體上每一個器官……,便不能不承認有一位造物之主的存在,人不理會這些事實,不信的罪是無可推諉的?!?BR>
?。常窗菁偕瘢?1:21-23 )
參考
?。粒疀]有把應得的榮耀歸給神( 1:21 )
?。拢畬s耀歸偶像( 1:23 )
?。粒疀]有把應得的榮耀歸給神( 1:21 )
21 拜偶像的第一樣罪是未將榮耀歸給神?!?BR>
罪的意思不只是道德的敗壞,而且是信仰上的錯誤。就如一個人違犯國家律法固然是罪,但若根本否認國家的元首和政府的權力,不把他當作元首,這當然比一般犯法的罪更大了?!?BR>
?。拢畬s耀歸偶像( 1:23 )
23 拜偶像的第二樣罪是將榮耀歸給假神?!?BR>
就如人民否認其合法政府的權力,反而承認別的非法的政治權力,當然是有罪了。人會將榮耀歸給偶像,是因為:
1. “他們的思念變為虛妄,無知的心就昏暗了”
其實偶像的產生,就是人類思念變為虛妄與無知的結果,既不肯放棄罪惡,又想得著福佑,于是為自己制造出可以安慰自已,聽憑自己主使的偶像來。所以偶像實為虛妄意念之產物?!?BR>
2. “自以為聰明,反成了愚拙”
人會將榮耀歸給偶像的另一個原因是自以為聰明。以為神既然是看不見的,便憑自己的構想,造出一些看得見的偶像,代表那看不見的神,可以更容易敬拜神;結果,反而把那非受造且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成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本節可見我們不當為神制造任何用來代表祂的偶像?!?BR>
?。矗枷衽c污穢( 1:24-25 )
24 24,26,28 節共三次提及 “任憑” ,任憑原文 paradidomi 是交付或放棄的意思。在太 26:15 譯 “交給” ,太 26:45 譯作 “賣在” ,林前 5:5 譯作 “交給” (保羅將犯罪的人交給撒但)。第一個 “任憑” 是任憑他們拜偶像縱欲。為什么神竟任憑外邦人敬拜受造之物,放縱情欲呢?注意上文 21 節: “他們雖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祂……?!?可見神的任憑是在人拒絕神之后,人既拒絕真理在先,甚至否認神之存在在先,……所以神只能任憑他們行自己的道路?!?BR>
神雖然是全能的主,卻不剝奪人的自由意志而強迫人來敬拜祂。祂任憑人去敬奉那些受造之物,是在人拒絕承認祂的存在,偏行己路之后;所以那些偏行己路的人,當然要為自己的罪負責了。其實,神并不輕易放棄每一個可能使罪人悔改的希望,因祂早已給人有公正的良心,使每一個犯罪的人,先受良心的指控,又在人犯罪之后,使他受到罪惡因果的自然報應和各種痛苦,藉著祂的仆人賜下祂的話語,勸告人,警戒人,以及圣靈的感動……,但人既一再地拒絕祂,不理會祂一切善意的作為,神豈能勉強人歸信祂呢?如果神在人拒絕了祂之后,不任憑人選擇自己的道路,則人便沒有自由意志可言了,所以神只好任憑人行罪惡的道路,從罪惡的痛苦中再受警戒了?!?BR>
請將 24,25 節的話對照: “……逞著心里的情欲,行污穢的事?!薄叭ゾ窗菔路钍茉熘铩??!?可知這兩節所指的情欲污穢,是與敬拜偶像有關的,古時人拜偶像常同時行奸淫和污穢的事?!?BR>
“主乃是可稱頌的,直到永遠,阿們?!?這兩句話把上面外邦人不敬拜真神反敬拜假神,將神的榮耀當作必朽壞的受造物之無知,更加顯明出來?!?BR>
保羅對這位神的認識與那些外邦人有顯明的不同。他清楚地看見了人的無知與虛妄,除了使自己虧損之外,并不能破壞神的救贖計劃,神使祂的恩典歸給信的人,又使惡人自行顯露他們的惡行與愚昧,神是可稱頌的主?!?BR>
?。担嫘缘那橛?1:26-27 )
26-27 這是第二個 “任憑” ,任憑罪人放縱情欲?!?BR>
但為什么這里只提及一種男女方面逆性的污穢,且與 24,25 節似乎相類似?因為放縱情欲的罪,是各種罪惡的代表,不論社會或個人,憑其縱情淫欲的程度,可以測知其他罪惡的深度。淫亂的罪可作為時代罪惡的代表?!?BR>
這兩節經文所指責的顯然是變態的同性戀,按各個人而論,固然有其促成此種變態心理之因素(不外與罪有關之因素),但按整個社會而論,這乃是人類放縱情欲到了極點才有的變態。所謂欲壑難填,在舊的方法不能滿足肉欲之后,便尋求格外新奇刺激的方法,這是罪惡演變的當然結果?!?BR>
?。叮鞯茸飷海?1:28-32 )
28-32 “故意不認識神” ,這是眾罪之源?!?BR>
“故意” 指明了人本有認識神的良知,卻不加以運用。有神所創造之萬物可以證明神之存在,卻不算它為憑據(參 1:19-21 ),故意在足夠使他知道神之存在的條件以外,另行定立一些不可能得著的證據,作為有神之憑據,其實就是故意不信?!?BR>
“存邪僻的心” , “邪僻” 原文 adokimos 是由 a 即 “無” 與 dokimos 即 “可收納” 二字合成,意即 “可丟棄的” ,如金屬品經工程師檢驗之后,認為不合用而丟棄之。這字在林前 9:27 譯作 “棄絕” ,林后 13:6 作 “可棄絕” ,在提后 3:8; 多 1:16; 來 6:8 譯作 “可廢棄的” ?!?BR>
按英文 N.A.S. 本把 “邪僻的心” 譯作 a depraved
mind ,就是敗壞了的心思的意思?!?BR>
“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所有罪惡的事都是不合理的事,在亞當犯罪之后,該隱殺亞伯,就充份表現出罪人這種不合理的行事?!?BR>
由 28-31 節一共提到廿四種罪,在此不一一細說,但須注意的是:并非說只有這廿四樣罪才是罪,未在這里提及的就不是罪,因保羅不是有意列出一張罪的 “清單” ,他只不過隨便舉例而已。圣經除本處之外,還有可 7:21; 加 5:19-21; 提后 3:1-6 等處,也列舉多種罪惡的名稱?!?BR>
32 可見他們并非不知道所行是罪。他們早知道行這樣事的人 “是當死的” ;但他們不但自己這樣行,還喜歡別人也去行。因為所有犯罪的人,都有相同的心理,一旦自己犯了罪,就會喜歡別人和他一起犯罪,這才不至把自己比別人壞。為著使別人和他們一起犯罪,就要為罪惡辯解,提出各種哲學論據,把罪說成不是罪?!?BR>
尤其這幾節所提那些比較普通的罪,例如: “讒毀的、背后說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惡事的、違背父母的……?!?但圣經對這些事作了一項最簡單的答覆,就是: “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注意 28 節說: “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與 32 節首句 “……神判定行這樣事的人是當死的?!?證明 28-32 節之間的事都是罪,所以這幾節經文對于什么是罪之爭論給我們一個具體的說明?!?BR>
問題討論
不虔與不義有什么分別? 19,20 節中保羅怎么證明那些否認神的人的罪,無可推諉?拜偶像的罪的主要錯誤是什么?為什么說拜偶像的人 “思念變為虛妄” ? 24-28 節之間有幾次提及 “任憑” ?神為什么 “任憑” 人犯罪?這樣,人是否無須為罪負責?所謂逆性的情欲指什么罪?從 28-32 節共提及幾項罪?這里沒有提及的是不是罪?犯罪的人有什么自然的心理傾向?
羅馬書第一章
注釋
壹.教義方面,神的福音(一~八)
一.福音的簡介(一 1 ~ 15 )
一 1 保羅 介紹自己是被買來的(從 耶穌基督的仆人 的稱呼可見),蒙呼召的(他在往大馬色的路上 奉召為使徒 ,作救主的特使),及 特派 的(分別出來以便向外邦人 傳神的福音 [ 參看徒九 15 ;一三 2] )。我們也是由基督的寶血買贖,蒙召為衪拯救的大能作見證,并奉派無論往哪里去都要宣揚福音?!?BR>
一 2 保羅為免猶太讀者以為這福音是嶄新的,與他們的屬靈傳統毫無關系,便說明舊約的 眾先知 早已明確地宣告了(申一八 15 ;賽七 14 ;哈二 4 ),并用象征和預表(例如挪亞方舟、銅蛇和獻祭制度) 應許 這福音的來臨?!?BR>
一 3 這福音是關于神的 兒子我主耶穌基督 的, 按肉體說 (即從衪人性的角度看來),衪 是從大 后裔生的。 按肉體說 這句,表示我們的主不單是人。這些字眼特別指到衪的人性。如果基督只不過是一個人,就毋須突出衪這方面的本質,因為根本就不會有其他方面。但正如下一節所說的,衪不單是人?!?BR>
一 4 這里描述主耶穌是 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圣靈就是這里所說 圣善的靈 ;在耶穌受浸并在衪所有神跡的事工里,將衪顯明出來。救主藉圣靈 1 大能所作的各樣奇妙神跡,見證衪就是神的兒子。當我們讀到…… 因從死里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時,自然會想起耶穌的復活。然而,按字義說,這里可讀成“因使死人復活”;因此,使徒保羅在這里所想到的,可能也包括基督曾使死人復活,如睚魯的女兒、拿因寡婦的兒子及拉撒路。不過,毫無疑問,這里說的主要是主自己的復活?!?BR>
當我們說,耶穌是 神的兒子 時,表示衪是那位與眾子不同、獨特的兒子。神有很多兒子。所有信徒都是衪的兒子(加四 5 ~ 7 )。甚至是天使,也被形容為神的眾子(伯一 6 ;二 1 )。但耶穌是神的兒子,卻有獨特的含義。當我們的主說神是衪的父時,猶太人正確地意識到,祂正在宣稱自己乃是與神同等的(約五 18 )?!?BR>
一 5 保羅是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 受了恩惠 (是他不配的,卻把他拯救過來的恩寵)及 使徒的職分 。當保羅說 我們從他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職分 時,差不多可以肯定他所說的我們,是作者用的復數第一人稱,即單指他自己。他將 使徒的職分 與 萬國 或外邦人連起來,顯然是指到他自己而并非其他的使徒。保羅奉派去呼吁各族各民順從真理,即順從福音的信息,就是悔改并相信主耶穌基督(徒二○ 21 )。向全世界宣揚這信息的目的,是為了衪名的緣故,討衪喜悅并榮耀衪?!?BR>
一 6 在對福音有回應的人里, 其中 有被保羅稱呼為 \cs9 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強調神主動地拯救他們?!?BR>
一 7 這封信是寫給 在羅馬 的 眾 信徒,而不是(跟其他書信一樣)寫給單一家教會的。信的最后一章指示,在羅馬有幾個信徒的聚會,保羅問候他們眾人?!?BR>
為神所愛,奉召作圣徒……。 對所有蒙了基督寶血買贖的人來說,這兩個可愛的名字都是真實的。蒙恩的人,都為神特別所愛,也蒙召從世上分別出來歸神。這正是圣徒一名的意思?!?BR>
保羅問安的特色,是并合 恩惠 與 平安。恩惠 ( charis )是希臘的特色,而 平安 ( shalom )則是猶太人傳統的祝福語。這并合尤為適當,因為保羅的信息說到信主的猶太人和外邦人,現今在基督里成了一個新人?!?BR>
這里所說的 恩惠 ,并不是拯救的恩(保羅的讀者都已得救),而是裝備、促使基督徒能過信徒生活及事奉的 恩惠。平安 大概不是指與神和好(圣徒已經與神和好,因為他們已因信得稱為義了),而是指當圣徒在這紛亂的社會生活時,在他們心中作主的神的 平安。恩惠 和 平安 來自 我們的父神,并主耶穌基督 ,強烈地暗示父與子的平等。如果耶穌只是一個人,那么將衪看成與父神一樣賜下 恩惠 和 平安 ,就是荒謬的了。就好像是說:“愿恩惠、平安,從我們的父神,并國父歸與你們?!薄?BR>
一 8 只要有機會,保羅都在書信的起首,給讀者值得稱贊的事表示欣賞。(這是我們應來學習的好榜樣?。┻@里他 靠耶穌基督 我們的中保感謝 神 ,因為羅馬那里的基督徒的 信德 已傳 遍了天下 。他們的基督徒見證,在整個羅馬帝國廣為傳述。對當時活在地中海一帶地區的人來說,這已是遍了天下?!?BR>
一 9 由于在羅馬的基督徒把光照在別人面前,保羅就不得不在禱告中 不住的 提到他們。他請 神 來為他不住的 禱告 作 見證 ,因為除了神以外,沒有其他人知道實情。但 神 知道,就是保羅 在他兒子福音上,用心靈 所事奉的神。保羅是用心靈事奉的。這事奉不是宗教上的苦差,無休止地進行各種儀式,死記背念各種禱文誦辭。這事奉卻是浸淫在熱切的、充滿信心的禱告里。這是甘心情愿、全情投入、永不言休的事奉,由全心全意愛主耶穌的心靈所激發出來。這是一股澎湃的熱情,要宣揚關于神兒子的好信息?!?BR>
一 10 保羅除了為羅馬的圣徒感謝神之外,還祈求可以在不久的將來,能前往探訪他們。他的心愿是他的旅程能夠照 神的旨意 而行?!?BR>
一 11 保羅心里所想望的,就是要在屬靈上幫助眾圣徒,使他們在信心上進一步得到 堅固 。保羅并不是要信徒得到所謂的“第二次祝?!?,也不打算透過按手將部分屬靈恩賜傳給信徒(縱然他在提后一 6 提到他曾這樣幫助過提摩太)。這是要透過教導神的話語,幫助他們在 屬靈 上成長?!?BR>
一 12 他繼續說明,他和他們可以 同得 祝福。他會因他們的 信心 而 得安慰 ,他們也會因他得安慰。在一切彼此啟教化的相交上,兩方面都得到充實?!拌F磨鐵就磨出刃來,朋友相感,也是如此?!保鸲?17 )可見保羅的謙卑恭敬,他不認為自己毋須其他圣徒的幫助?!?BR>
一 13 他曾 屢次定意 要到羅馬去, 只是 遇到 阻隔 ,原因可能是其他地方有更迫切的需要,或者是因為圣靈直接的攔阻,又或者是因為撒但的敵擋。他希望在羅馬的外邦人 中間得些果子,如同 在 其余的外邦人中 一樣。這里他所指的,是福音的果子;從下面兩節可以知道。在 11 和 12 節,他希望羅馬的基督徒在信心上得到建立。這里他則希望在羅馬帝國的首都能夠看到有歸信基督的靈魂?!?BR>
一 14 任何人得基督,就能滿足在世上最深切的需要。他得醫治罪惡頑疾的靈藥,逃避那地獄可怕永刑的路,并永遠與神在一起共享快樂的保證。正因這樣,他就肩負了嚴肅的責任,將這好消息與不同文化的人分享。這包括 化外人 ,也不分才智學識,包括 聰明人,愚拙人 。保羅對這責任有強烈的感動。他說:“ 我都欠他們的債。 ”
一 15 為償還這債,他準備好要藉神賜給他的一切力量, 將福音也傳給……在羅馬 的人。從本節可見,他的對象肯定不是在羅馬的信徒,因為他們都已回應了這福音。不過,他已準備好將福音傳給這大都會里未信主的外邦人?!?BR>
二.福音的界定(一 16 , 17 )
一 16 雖然神的福音在猶太人是絆腳石、在希臘人是愚拙的,但是保羅將這信息傳給老練世故的羅馬人,也 不以……為恥 ,因為他知道這福音 本是神的大能,要救…… 。換句話說,福音說明神如何運用衪的大能,拯救凡相信衪兒子的人。這大能對猶太人和希臘人同樣有效?!?BR>
先是猶太人,后是希利尼人 這次序,在歷史上已在使徒行傳時代實現了。誠然我們欠了神的選民猶太人的債,但我們毋須在引領他們歸主后才向外邦人傳福音。如今,神用同樣的原則來對待猶太人和外邦人,給所有人同樣的信息和機會?!?BR>
一 17 這里出現的 義 字,是全卷書信的第一次,要先在這里解釋其意思。新約圣經里,這字有多個不同的用法,我們只研究其中三方面?!?BR>
第一,這字是用來形容神的特性,即衪所作的都是正確、公正、合宜的,與衪其他屬性相符。當我們說神是公義的時候,意思是衪沒有錯誤、欺騙,或不公的?!?BR>
第二,神的義可以指衪使不虔的罪人稱義的方法。衪這樣做仍然是公義的,因為耶穌這位無罪的代罪者,已滿足了神一切公義的要求?!?BR>
最后,神的義指神所賜的完全地位,是給一切相信衪兒子的人(林后五 21 )。神透過基督的純全完美來看這些本身并無義可言的人,將他們當作義人看待。神的義歸到他們的帳上?!?BR>
哪一個才是本節的意思呢?雖然三者皆有可能,但神的義似乎特別指衪使罪人因信得稱為義?!?BR>
福音將神的義彰顯出來。首先,福音告訴我們,神的義要求罪得懲治,這懲罰就是永死。不過,我們繼而聽見神的愛卻滿足了衪公義的要求。衪差派衪的兒子作代罪者,為罪人受死,圓滿地償還了罪債。如今,由于神公義的要求已完全得滿足,衪就可以合乎義地拯救一切信靠基督工作的人?!?BR>
神的義已 顯明出來 ,乃是 本于信,以至于信。本于信,以至于信 的意思可以是:
?。?1 )本于神的信實,以至于我們的信心;
?。?2 )本于某程度的信心,以至于另一程度的信心;或
?。?3 )由始至終本信心。最后一個解釋較為可取。神不會按人的行為將義歸與某人;要憑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神的義的人也無法得。只有因信,神的義才展現出來。這與哈巴谷書二章 4 節“ 義人必因信得生 ”神的宣告完全吻合。這句話可理解為:“因信稱義的人必得生?!薄?BR>
羅馬書的首 17 節經文里,保羅介紹了他要討論的主題,并扼要地提到一些重點。他繼續來處理第三個主要的問題:“人為什么需要福音?”簡單地說,答案就是人若沒有福音,就會失喪。然而,這就帶來四個有關的問題:
?。?1 )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不信者是否失喪?(一 18 ~ 32 );
?。?2 )自以為義的道德主義者,不管是猶太人或外邦人,他們是否失喪?(二 1 ~ 16 );
?。?3 )神古時在地上的選民猶太人,他們是否失喪?(二 17 ~三 8 );
?。?4 )是否所有人都失喪?(三 9 ~ 20 )
三.全人類對福音的需要(一 18 ~三 20 )
一 18 “人為什么需要福音?”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在這里找到。答案就是人得不福音,就會失喪,而 神的忿怒,從天上顯明在一切 惡人的身上, 就是那些 以不義的態度和不義的生活 阻擋真理的人 。然而,神如何 顯明 衪的忿怒呢?經文給了一個答案。神任憑人行各種污穢的事(一 24 ),放縱可恥的情欲(一 26 ),并存邪僻的心(一 28 )。不過神曾不止一次介入人類的歷史,表示衪對人類的罪惡感到極其憎厭。例如大洪水(創七),毀滅所多瑪和蛾摩拉(創一九),懲罰可拉、大坍和亞比蘭(民一六 32 )?!?BR>
一 19 “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不信者是否失喪?”保羅表示他們是失喪的,原因不在于他們缺少認識,而是 因為 他們雖得到光照,卻拒絕接受!那些透過大自然彰顯的 神的 事情,人 所能知道的 ,已經向 他們 顯明了。神并沒有不理世人,也沒有不向他們啟示自己?!?BR>
一 20 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已將衪兩樣 眼不能見 的特性彰顯出來,使人人可知: 神的永能和神性 (或屬神的本質)。保羅在這里的用詞,意思是屬神的本質或神的本體。這是指神的特性而不是衪的本體,是衪榮耀的屬性而不是衪固有的神性。衪的神性是毋庸置疑的?!?BR>
這里的論點是確切的:既有受造物,就必定有創造者。必須有設計者,才有設計品。只要抬頭看看太陽、月亮、眾星宿,任何人都可以曉得是有神存在的?!?BR>
“不信的人會怎樣?”這個問題的答案是,人們無可推諉。神已經透過大自然向他們揭示自己,但他們對這啟示并沒有反應。因此,人被定罪,不是因為他們拒絕接受一個從沒有聽聞過的救主,而是因為他們雖然可以知道神的事,卻沒有生發信心?!?BR>
一 21 藉神的作為, 他們雖然知道神,卻不當作神榮耀他 ,也沒有因衪所作的一切感謝衪。相反,他們卻致力追求 虛妄 的哲學和其他神袛的傳說,結果就失去清楚認識和思辨的能力?!熬芙^接受光照,就不能得光照?!蹦切┎辉敢饪匆姷娜?,就失去看見的能力?!?BR>
一 22 當人們因自以為妙的知識而愈來愈自負時,就深陷于無知和愚拙之境。拒絕認識神的人,通常都有兩種特性,就是有令人無法容忍的自負,同時又是極其無知?!?BR>
一 23 所謂的“原始人”并不是從低等生物進化而成的,卻是有高等道德水平的種類。人既拒絕承認這位真實、無限, 不能朽壞之神 ,便因敬拜偶像而墮落在愚蠢和腐化之中。整段經文正指出進化論是虛妄不實的?!?BR>
人的本能具有宗教傾向。人必須有敬拜的對象。當他拒絕敬拜永活的真神時,就以木石為材料,按人和飛禽、走獸、昆蟲,即爬蟲動物的樣式,制造自己的神。請留意這里愈來愈卑下的趨勢── 人、飛禽、走獸、昆蟲 。另一點不可忘記的,就是人會與自己敬拜的對象愈來愈相似。他對神的觀念愈卑下,他的道德就愈腐敗。如果人以爬蟲動物作自己的神,就難怪他會為所欲為了。還有一點不可忘記的,就是敬拜者通常會認為自己比敬拜的對象低下。人接神的形象和樣式受造,現在卻自認為比爬蟲更低下!
當人敬拜偶像時,他其實是在敬拜鬼魔。保羅清楚地說明,外邦人用來祭偶像的物品,并不是獻給神,而是獻給鬼魔的(林前一○ 20 )?!?BR>
一 24 這里三次說 神任憑 人。衪 任憑他們……行污穢的事 (一 24 ),放縱情欲(一 26 ),和存邪僻的心(一 28 )。換句話說,神向整個人發怒?!?BR>
由于人心里存種種邪僻的情欲,神就離棄他們,任憑他們與異性有各種污穢的關系──淫亂、通奸、猥褻、嫖妓、賣淫等。對他們來說,生活就是一連串的性狂歡,他們在其中 彼此玷辱自己的身體 ?!?BR>
一 25 神離棄他們,是因為他們先棄絕了神的 真實,變為 偶像的 虛謊 。偶像是假冒的神,是虛謊的。拜偶像的人敬拜 受造之物 的形象,因而羞辱了 造物的主 ,衪 乃是 永遠配受榮耀尊貴而不是被侮辱的一位?!?BR>
一 26 因這緣故, 神任憑 他們與同性別的人進行邪淫的活動。 女人 變成女同性戀者,有不正常的性活動,而且不覺羞恥?!?BR>
一 27 男人 也變成男同性戀者,完全扭曲了天生的特性。他們棄絕神所命定的婚姻關系, 欲火攻心,貪戀 別的 男人 ,與他們進行同性戀活動。然而,他們這樣犯罪,導致在身體和靈魂上都付上代價。疾病、罪疚和個性的扭曲,像蝎子的毒勾一樣螫他們。因此,人們都不可妄想犯這罪而沒有任何后果?!?BR>
今天有人將同性戀說成是疾病,也有人認為這是合法的另類生活方式,試圖加以開釋?;酵綉斨斏?,不可聽任世人的道德判斷,反而應當順從圣經的指引。在舊約圣經中,犯這罪的人是要受死的(利一八 29 ;二○ 13 );而新約圣經在這里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人是該死的(羅一 32 )。圣經表明,同性戀是十分嚴重的罪;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居民瘋狂地熱衷此道,結果神便將這兩個城毀滅了(創一九 4 ~ 25 )?!?BR>
福音給同性戀者得饒恕和赦免的機會,正如凡悔改和相信主耶穌基督的罪人一樣?;酵饺绻菰谶@十惡不赦的罪里,只要愿意承認并離棄這罪,就可以得赦免和挽回。凡愿意順從神的道的人,都可以從同性戀中完全釋放出來。在很多例子中,給予持續的輔導協助是很重要的?!?BR>
不錯,有部分人士的同性戀傾向似乎是天生的。這其實不足為怪,因為人墮落的天性,可以產生各種的罪行和反常行為。易于傾向某種惡行不算是罪,但不加以拒絕并行出來就是罪了。圣靈所賜的能力,足以令信徒抵擋試探,并永遠得勝(林前一○ 13 )。部分哥林多信徒的實例可以證明,同性戀者并非不能擺脫這種生活方式的(林前六 9 ~ 11 )?!?BR>
一 28 由于人故意拒絕認識神,不以衪為創造者、托住萬有者、拯救者, 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 ,去行其他各樣的惡行。本節給我們看透為什么進化論對一般人來說會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原因不在知識辨證,而是人有意的選擇。人們不愿意 認識神 。他們接受進化論,不是因為有強而有力的證據,所以不得不接受;而是因為他們希望能找到一些對人類起源的解釋,是可以完全將神剔除的。他們知道,如果有神的話,就要在道德上向神負責?!?BR>
一 29 這里所列出的,是人在遠離神之后出現的其他各種罪惡。要留意的,是人充滿了這些罪,而不是偶然誤犯了。這些罪惡并不是人應有的,但人卻習以為常了:不義(不公平);性不道德 2 (淫亂、通奸及各種不正當的性活動); 邪惡 (惡行); 貪婪 (貪心,貪得無厭); 惡毒 (要傷害他人;歹毒的恨意); 滿心是嫉妒 (妒忌他人);滿心是 兇殺 (預謀的、非法的殺害他人,可能是在怒氣之下干的,或是與別的罪行相關的);滿心是 爭競 (爭斗、吵架、不和);滿心是 詭詐 (欺騙作假、背信棄義、陰謀作詐);滿心是 毒恨 (懷怨忿、憤恨、敵意、苦毒)?!?BR>
一 30 讒毀的 (暗中毀謗、說長道短); 背后說人的 (公開毀謗,中傷他人的); 怨恨神的 (或作神所憎惡的); 侮慢人的 (惡毒的、侮辱人的); 狂傲的 (自負傲慢的); 自夸的 (自我吹噓炫耀的); 捏造惡事的 (搬弄是非的,惡意生事的); 違背父母的 (反叛父母的權威的);
一 31 無知的 (沒有道德和屬靈的分辨力,沒有良知的); 背約的 (為求達到自己的目的而違背諾言、條約、協議和合同); 無親情的 (行事完全罔顧天賦的血統關系和所有的責任); 不饒恕人的 (拒絕和解的,毫不寬容的); 不憐憫人的 (殘忍的、懷恨在心的、毫無同情心的)?!?BR>
一 32 那些放縱性欲(一 24 ),和有反常性行為的(一 26 , 27 ),并那些犯上述各種罪惡的(一 29 ~ 31 ),他們心里有數,知道不但這些行為是錯的,而且他們這樣行是 當死的 。他們曉得,縱使他們用盡方法使這些罪變成合理或合法的,神那里已有了裁決。但這卻不足以阻止他們,不再沉迷在種種的不敬虔中。事實上,他們還與別人一同鼓吹這些罪,與罪中的伙伴情同手足?!?BR>
附篇──福音未到的外邦世界
神會怎樣回答這個問題:“那些從未聽過福音的不信者是否都失喪呢?”不信者被定罪,因為他們沒有按照神透過創造所展現的亮光作出反應。相反,他們敬拜偶像,結果就陷在墮落和虛妄之中?!?BR>
然而,假設有一個不信者的確按神所賜的亮光回應神。假設他將一切偶像燒掉,并尋求真神。這又如何呢?
在這問題上,福音派的信徒有兩種見解?!?BR>
有人相信,如果在外邦世界的人會按神透過創造所展現的亮光作出反應,神就會賜他福音的亮光。哥尼流就是例子。他尋求神。他的禱告和赒濟工作,已在神面前蒙記念。結果,神差彼得告訴他怎樣才可以得救(徒一一 14 )?!?BR>
另有人相信,一個人如果按神透過創造的啟示,相信這位真實存活的神,卻在得聽福音之前逝世,神會根據基督在各各他山成就的工作拯救他。雖然這人對基督的工作一無所知,但由于他根據所得的亮光而相信神,神就將這工作的果效歸到他的帳上。持這種見解的人指出,這就是神在基督受死贖罪之前拯救人的方法,也是衪在現今拯救傻子、弱智人士和夭折嬰孩的方法?!?BR>
第一種見解有哥尼流的例子作證。至于第二種見解,在基督受死和復活后的時代(我們現今的時代),就沒有圣經根據支持,也減弱努力傳福音的迫切性了?!?
講道材料
羅馬書第一章
詮釋
前言(一 1 ~ 15 )
?。痢柊玻ㄒ?1 ~ 7 )
古時的信件以一句簡短的問安語起頭:“某某寫信給某某, 向 君請安?!边@種問安架構成了大部分新約書信的規格,只是略有擴張變化,并賦予基督徒的意義?!?BR>
這封信的卷首問安也不例外:“保羅……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的人,愿恩惠平安”。但是,寫信人的名稱,收信人的名稱,甚至問候語,每一部分都擴充了?!?BR>
1. 耶穌基督的仆人保羅,奉召為使徒 。譯為“仆人”的希臘文,是 doulos ,意為“奴隸”。保羅完全聽命于他的主人。他奉召成為使徒,基督的特使;他宣稱,這是直接藉“耶穌基督與……父神”(加一 1 )而來的呼召;在大馬色的路上,神將祂的兒子啟示給他,并且托付給他到外邦傳福音的使命?!?BR>
特派傳神的福音 。意即,在他悔改之前,神就已揀選他作福音工作;參閱加拉太書一 15 ,他在那里說,為這項使命,他在母腹里就被神分別出來。保羅的背景復雜而豐富(猶太、羅馬、希臘三者兼備),加上他所受的訓練,都是出于神的命定,為要他擔任這份使徒的工作。復活的主曾指保羅說:“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要在外邦人……面前宣揚我的名”(徒九 15 )?!吧竦母R簟?,祂的 euangelion (希臘文),是祂兒子從死里復活的大喜信息,只要相信祂,便可以得特赦與自由。新約中 euangelion 的用法,舊約背景為七十士譯本的以賽亞書四十至六十六章(特別是賽四十 9 ,五十二 7 ,六十 6 ,六十一 1 ),該處用這個名詞及其同源動詞 euangelizomai ,宣告錫安即將被擄之地得釋放。新約作者以這個宣告作福音宣揚的預表,因基督的死與復活,人類已經從屬靈的隔離與捆綁中得釋放(參詮譯:“ 3. 向全地宣揚(十 14 ~ 21 ) ”)?!?BR>
2. 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圣經上所應許的 。這句告白下文一再強調,參一 17 ,三 21 ,四 3 , 6 ~ 25 ,十 5 ~ 20 ,十五 9 ~ 12 、 21 ?!?BR>
3. 論到衪兒子 。這句話表達出“神的福音”的主旨,也引進了一段扼要的信仰告白( 3 、 4 節),雖然羅馬信徒和保羅一樣,都熟知這個告白,但保羅很可能將整句重新寫過,以強調某些重點?!?BR>
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后裔生的 。在早期基督徒的教導和信仰告白中,耶穌是大衛后裔這一項,顯然是個要點。耶穌本人對這點以乎并不倚重,但若有人稱祂為“大衛的兒子”,如瞎子巴底買(可十 47 ~ 48 ),祂也不拒絕。對于文土對詩篇一一○ 1 的解釋,祂曾提出質疑(可十二 35 ~ 37 ),但這并不意味祂否定大衛后裔之說?!?BR>
“按肉體說”一詞(意即,“按血統說”),九 5 再度用來形容基督?!?BR>
4. 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 。譯為“顯明”的字( horizo{ ),使徒行傳十 42 ,十七 31 用來指基督被立為審判的主。保羅并不是說,基督因復活“變成”神的兒子,而是說,祂在地上工作時,是“神的兒子以軟弱與謙卑的姿態出現”,在復活之后,則是“神的兒子以大能出現”(見 A.
Nygren 之注釋)。同理,彼得在五旬節宣講基督的復活,被神高舉之后,呼吁“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的知道”,神已經立釘十字架的耶穌“為主為基督了”(徒二 36 )?!耙源竽堋币辉~( en
dynamei )在馬可福音九 1 亦曾使用,提到神的國將“大有能力”臨到(與耶穌在地上工作只能有限度地彰顯神國成對比),可能是指耶穌的受死與得榮耀帶來的后果?!?BR>
按圣善的靈說 ?!鞍慈怏w”和“按圣靈”顯然是對比。但保羅提到這個對比的后半時,加了一個所有格“圣的”( of
holiness ,原文無“善”字),將意義更加闡明?!笆サ撵`”( Spirit
of Holiness )是希伯來文“圣靈”( Holy
Spirit )的講法;保羅在此直接用希臘文寫出這個希伯來片語。但他在這里所作“肉體”與“圣靈”的對比,“顯然……不是指主的兩種屬性,而是指祂降卑與高升的 兩種狀況 ” 96 。世上的耶穌和天上的基督,是同一位神的兒子;祂大衛后裔的身份,“按肉體說”是件榮耀的事,但卻屬于祂降卑的階段;祂受高舉之后,開啟了圣靈的世代,其榮耀遠超過祂在世上的身份,并且將之合并、升華了。圣靈的澆灌與工作證實耶穌業已登上寶座,顯為“大能的神的兒子” 97 ?!?BR>
因從死里復活 。這句話直譯則為“由于眾死者的復活”;“眾死者”的復數,是文法家所謂“大眾化的復數”的一個例子。使徒行傳廿六 23 也用同樣的話形容基督的復活。所以這里是指基督本人的復活,而不是(如某些人所以為)指祂使拉撒路等人復活──更不是指馬太福音廿七 52 ~ 53 的情景。但這個形容基督復活的說法,暗示了祂子民未來的復活;祂的復活是“眾死者復活”的初熟之果,正如八 11 所說明的(那里說,凡有“叫基督耶穌從死里復活者的靈”內住的人,因著那靈,而有復活的保證)。(參林前十五 20 ~ 23 、 44 ~ 49 )?!?BR>
5. 恩惠(恩典)并使徒的職分 。這可能是一種重名法,意思是“使徒職份的恩典(或恩賜)”;十二 6 提到“按我們各人所得的恩典,恩賜各有不同”(譯注:按 RSV 直譯);十五 15 ~ 16 說,神賜給保羅的“恩典”就是“為外邦人作基督耶穌的仆役”?!?BR>
叫人……信服真道 。即由于相信基督而心生順服。此處的“信”不是指福音,或信仰的教義,乃是指相信。(參十五 18 ,十六 26 。)
在萬國之中 。這句話標示出,保羅的特殊召命是作外邦人的使徒(參十一 13 )。希臘文的名詞 ethne{ (正如其希伯來文同義詞 go{yi^m ),常譯為“萬國”、“外邦”等?!?BR>
6. 其中也有你們 。這句話的意思,可能不但指羅馬教會是在外邦世界中,也指其會友現在多半是外邦人?!?BR>
這蒙召屬耶穌基督的人 。神的呼召,參看八 28 、 30 ?!?BR>
7. 我寫信給你們在羅馬為神所愛,奉召作圣徒的人 。因為他們是神所疼愛的子民,所以他們要圣潔像神一樣(利十九 2 等;彼前一 15 ~ 16 )。神已經將他們分別出來,歸祂自己;他們因神的召命而成圣徒。從新約中各處的暗示可看出,“圣徒”是猶太信徒的一種稱呼(可能是一種自稱,參十五 25 ,弗二 19 ),他們認為自己是“至高者的圣民(徒)”,將要從神得國度與審判的權柄(但七 18 、 2 、 27 )。保羅定義將同樣的稱呼加在外邦信徒身上,使他們與猶太的弟兄同屬一體?!?BR>
“在羅馬”一詞,請參導論:“Ⅳ 羅馬書經文 ”的說明?!?BR>
愿恩惠平安 。希臘人的問安語是 Chaire ,直譯為“喜樂!”猶太人的問安語是 Sha{lo{m 98 ,“平安!”有時擴大為“憐憫與平安”(參偽經 2 Baruch
78 : 2 )。保羅采取了擴大的形式,但是不用“憐憫”,而用他一向鐘愛的字“恩惠(典)”(希臘文 charis )。神的 恩惠 是祂白白的愛及憐憫,都是人所不配得的,乃是透過基督所賜;神的 平安 ,是人在祂的恩典中所享受的福份?!?BR>
從我們的父神,并主耶穌基督 。這種將基督與神相連的說法,不斷自然出現,見證出保羅與早期的信徒對基督的看法,以及對他的敬拜?!?BR>
96 G . Smeaton, The Doctrine of the Holy Spirit ( 1882 ) , p.72 ?!?BR>
97 見 M. Hengle, The Son of God , E. T. ( 1976 )?!?BR>
98 可與亞拉伯文 saIaam 相較,其意思相同?!?BR>
?。痢”A_的福音(一 16 ~十一 36 )
?、瘛「R舻闹黝}:彰顯神的義(一 16 ~ 17 )
保羅接說:“請相信我,我毫無理由對自己所傳的福音感到羞愧。這正是神大有能力的方法,要拯救一切相信的人──先是猶太人,后是外邦人。為何如此呢?因為這個福音將神的義之途徑彰顯出來了──就是因信稱義的途徑,如今擺在所有人的面前,要他們憑信心來接受。先知所說的義:‘義人必因信得生’,就是指這個義?!薄?BR>
若要明白保羅為何說,福音彰顯了神的義,就必須先了解舊約與義的觀念相關的一些事實,因為這是保羅的思想與用語的主要背景?!?BR>
“希伯來人是非的觀念是法庭觀念;換句話說,他們想到是與非,就連想到法官的裁決。對希伯來人而言,義比較不是一種道德品質,而是在律法上是否站得住?!x’( saddi^q )的意思就是‘在對的一方’,‘惡’( rasha~ )的意思就是‘在錯的一方’。出埃及記九 27 ,法老說:‘這一次我犯了罪了,耶和華在對的一方(和合本‘是公義的’),我和我的百姓在錯的一方(和合本‘是邪惡的’)。耶和華永遠是對的,因為祂不但是至高的神,也是始終如一的神。祂是義的根基……耶和華永不變更的旨意是以色列的律法 99 ?!薄?BR>
神自己是公義的,而凡與神和律法的關系“在對的一方” 100 的人,就是義人。因此,福音所啟示的神的義,有兩種層面。福音首先告訴我們,雖然世人都犯了罪,與神的關系卻可以成為“對的”;其次則說明,神稱罪人為義的這件事,如何榮耀了神自己的義。保羅沒有立刻處理第二點,但卻對第一點稍予申述,說明神使人與祂建立對的關系,是基于信心的原則,他舉出舊約的權威來支持這個說法:哈巴谷書二 4 下說:“義人必因信得生”。哈巴谷書二 4 下可以說是這卷書信所依據的“經文”;概括而言,整本書信便是對先知這段話的詮釋?!?BR>
16. 我不以福音為恥 。這是以否定表達肯定的修辭法。保羅的意思是,他以福音為榮,并以能夠宣揚福音為至高的榮譽。參巴瑞特( C. K.
Barrett ) New
Testament Essays ( 1972 ) 116 ~ 143 頁?!?BR>
17. 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 。昆蘭( Qumran )文獻中,對“神的義”的這兩種層面── (a) 祂自己的義, (b) 祂使罪人因信稱義的義──似乎相當企盼?!?BR>
“因祂的義,我的罪得以涂抹……若我因肉體犯罪而跌倒,惟有神永遠堅立的義能使我稱義……因祂的憐憫,祂使我來到祂面前;因祂的慈愛,祂帶出我的義。因祂真實的義,祂稱我為義;因祂豐富的善良,祂救贖我的過犯。因祂的義,祂潔凈我,脫離必死之人的不潔,和世人之子的罪孽,使我能稱頌神的義,贊美至高者的榮耀 101 ?!薄?BR>
因信以至于信 ?!斑@義是基于信心,又向信心而說”(見 NEB 小字;這個譯法比 NEB 本文更好:“這是從信心開始,又以信心結束的途徑”)。穆雷( J.
Murray )認為,保羅在此處,以及三 22 (“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的重復說法,目的是“強調,神的義不僅 藉信 拯救我們,也拯救 每一個 相信的人” 102 ?!?BR>
“ 義人必因信得生 ” 103 。哈巴谷書二 4 下的這段話,保羅在加拉太書三 11 已經用過,證明人稱義不是靠律法。希伯來書十 38 又出現這段話,加上其部分上下文,勉勵那封書信的讀者努力向前,不可失志。哈巴谷書二 4 譯為“信”的希伯來文 ~#mu^na^ ,(七十士譯本為 pistis ),意思是“堅定”,或“忠貞”;在哈巴谷書中,這種堅定或忠貞,是基于對神與祂的話有絕對的信心;保羅對這個字的了解,便是這種絕對的信心?!?BR>
哈巴谷曾向神大聲呼求,因為他的同胞飽受蹂躪,不住呻吟嘆息(約于公元前第七世紀),神向他保證,惡人必不會永遠夸勝,公義終將伸張,“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二 14 )。這個異象的實現,可能會延后,但是必定會應驗。在這同時,義人應當堅持到底,因對神應許的信心,向祂全然效忠?!?BR>
昆蘭集團的哈巴谷書注釋,將這段經文解作是指“所有遵行律法的猶太人,因他們的努力,以及對公義教師的忠貞,神會救他們脫離審判” 104 。在猶太法典中,這段經文與阿摩司書五 4 同時被引用:“你們要尋求我,就必存活(生)”,作為所有律法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的例子。拉比以撒( Nachman
ben Isaac )問道:“或許‘尋求’(摩五 4 )是指‘尋求所有摩西五經’?”拉比訓萊( Shimlai )回答:“不是的。在他之后的哈巴谷將它濃縮成一句話,正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薄?BR>
保羅采用哈巴谷的話,從其中看出福音的基本真理; 他所賦予的意義為:“凡因信成為義人(稱義)的,便有生命”這段哈巴谷經文的用詞,含意很廣,因此保羅可以如此應用。這樣應用,完全沒有曲解先知的用意,反而表明他的信息永遠有功效?!?BR>
保羅和許多猶太人一樣,認為“生命”(特別是永生)和“救恩”其實是同義字。若保羅的自稱:“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腓三 5 )意思是(這種解釋很有可能),他是由說亞蘭文的父母所生說亞蘭文的孩子,那么他說自己母語的時候,很可能以 hayye 105 一字同時指“生命”及“救恩”。因此,“凡因信成為義人(稱義)的,便有生命”,就是說,“凡因信成為義人(稱義)的,便能得救”。對保羅而言,生命,就是救恩,從稱義開始,但是卻不停留在那里(參五 9 ~ 10 ),還包括成圣(羅馬書六~八章的題目),最后的結局則是榮耀(五 2 ,八 30 )?!熬榷鳌钡暮x既如此廣博,實宜成為“開啟保羅神學”的秘鑰 106 ?!?BR>
99 W. R. Smith, The Prophets of Israel ( 1882 ) , pp .71f 。因此,以賽亞責備那些腐敗的審判官,說他們“因受賄賂,就稱惡人為義,將義人的義奪去”(賽五 23 ),他所指的是法律的裁決;而不是說義人的本質被改為不義。但神的話可以自我應驗:當祂宣布某人成為義,那人 就成了 義人。見 G. Quell and G. Schrenk, TDNT II,
pp.174-225 ( s. v. dike, dikaios , etc. )
100 或者,用現代的話說:( "in the clear" ──參照神在舊約中堅持說祂“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 by no means clear the guilty )”(出三十四 7 ,也看羅四 5 的說明 )。 H. K. Moulton 在討論一份為 Papua
New Guinea 所譯的 Neo-Melanesian ( pidgin' )新約圣經時,說:“ 我們敬佩這一類神來之筆的翻譯, 如將‘因信稱義’譯為 " God e spik em olrite " ”
?。?The Bible in the
World , Jan.-Feb.1963,
p.10, Sept. 1967, p.15 。)
101 取自 'Hymn of the Initiants' ;亦參 G. Vermes 的翻譯,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glish ( 1962 ), pp.89-94 ?!?BR>
102 The Epistle to Romans , I. p.32, with Excursus, 'From Faith to Faith', pp.363-374 ?!?BR>
103 希伯來圣經:“義人必因(忠)信得生”;七十士譯本:“……因我的信實得生”(或“因相信我”)有一些七十士譯本的抄本,在“義人”之前加上代名詞“我的” ,因此來十 38 作:“我的義人必因信得生?!薄?BR>
104 Cf.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
p.237.
105 在鈙利亞新約中,這個詞用于兩個片語:“這生命的道”(徙五 20 )及“這救世的道”(徒十三 26 )?!?BR>
106 A . M. Hunter, Interpreting Paul's Gospel ( 1954 ) , p.9 ;見導論:“Ⅴ 羅馬書與保羅的福音 ”?!?BR>
?、颉∽锱c報應:世人需要的剖析(一 18 ~三 20 )
A 異教世界(一 18 ~ 32 )
保羅在進一步闡明福音如何彰顯神的義之前,先說明為何人亟需知道與神和好的途徑。按照目前的狀況看來,人類與神的關系“在錯的一方”,神的忿怒已經臨到他們。生命中有一道德律,即人必定會嘗到任意妄為的苦果;除非神的恩典挽回這種趨勢,情況必然愈來愈壞?!吧袢螒{他們”這句判語重復出現了三次( 24 、 26 、 28 節)?!?BR>
保羅旨在說明,全人類都已道德破產,在神的審判臺前無法得有利的宣判,因此極其需要祂的憐憫和赦免?!?BR>
他首先提出的生活面,是當時流行的異教狀況,其道德的腐敗,為當日道德家一致認同。他所描繪的,足以令任何有真心的人感到惡心,但我們從當時異教文獻中所得的畫面,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問道,世上為何會有這類令人發指的狀況?這些可恥的逆性行為,以及彼此為仇、互相毀滅的斗爭,究竟來自何處?他說,其根本原因乃是對神的認識錯誤。而這種錯誤的認識,并不是無辜的;人原可以對真神有正確的認識,但他們卻把心門緊閉。他們本可因默想受造萬物,而稱頌造物主的榮耀,但他們卻把應當歸給神的榮耀,歸給受造之物。拜偶像是犯罪作惡的根源。智慧書( the book
of Wisdom )的作者早就說過:
“制造偶像的念頭是淫亂的起點,作出偶像是生命的敗壞”(智慧書十四 12 )?!?BR>
保羅說,人雖看不見造物主,卻可從宇宙萬物認識祂的本性。這個論點可與他在使徒行傳的講章相比較,如在路司得(徒十四 15 ~ 17 ),及雅典(徒十七 22 ~ 31 )的講章;后者尤然。雅典的講章和保羅在這里的論證重點不同,但是并不沖突;在那里保羅是要爭取異教聽眾,而此處則是對信徒說話。雅典的講章說,神創造世界,為人的益處預先定準季節與適宜居住的疆界,是要叫他們“尋求神”(徒十七 27 )??v使他們承認祂是“未識之神”,自認對祂一無所知,卻也不能算為可輕易赦免的小罪;不過,神因憐憫,不計較基督來臨之前這段“蒙昧無知”的時期?!?BR>
這里加倍強調,人對神的無知是有罪的,因為人是明知故犯。神的知識就在他們眼前,他們卻“故意不認識神”( 28 節),英文直譯為“認為承認神不恰當”)。他們垂手可得真理,但卻存惡意反身離去,情愿抱持“虛謊”。因此,“神就任憑他們”淪入自己所選的結局中。神的“忿怒”就在此顯明出來──宇宙既有道德,就必有因果報應律?!?BR>
保羅既然肯定,這世界是由一位有公義、有憐憫的神所創造、管理,對他而言,因果報應便不可能是一種自然律,而是神的忿怒。若有人認為,用“忿怒”來形容神并不恰當,那或許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對這個辭的體認,常常與自私或有罪的強烈情緒牽扯不清。對神卻非如此:祂的“岔怒”,是祂的圣潔對邪惡與叛逆的反應。保羅必定同意以賽亞的看法,他形容神施行忿怒好像作“奇異的事”(賽廿八 21 ,英文直譯為“奇特的行為”),心不情愿,緩緩預備。實在來說,保羅將這里神忿怒的彰顯作為背景,襯托出祂以憐憫所行的“正當的事”;這事與祂的性情完全一致,所以祂喜不自勝,要快快將它多施與給不配的悔改者?!?BR>
神的報應在人類生活中的確是可怕的原則。即使這幅圖畫用意是作永恒憐憫的背景,卻也是幅真實而令人戰栗的背景,足以讓人認真思考?!?BR>
18. 神的忿怒……顯明 。不是顯明在福音中(福音是顯明“神的義”,帶來救恩),而是在人類的經驗中:“歷史是對世界的審判”( J. C. F.
Schiller )。由現世生活中神忿怒的原則,可以預期世界末了必會有“將來的忿怒”(帖前一 10 )?!吧癜l怒的觀念是擬人化的說法,與神是愛的思想大同小異。但神的忿怒常遭人誤解,理由是因人發怒是一種錯事。然而,我們豈不是也說,有一種忿怒是‘義怒’嗎 107 ?”這幾節所暴露異教徒拜偶像與淫蕩的惡行,與猶太護教書表達的方式相同,參上述的智慧書(特別其十二~十四章),以及亞里斯提阿斯書( Epistle
of Aristeas )第二世紀的基督徙護教者也再度提及(如, Epistle
to Diognetus 的作者, Aristides , Tatian , Athenagoras ,和亞歷山大的革利免所提及的 Preaching of Peter, Stromateis 6.5 , 39.1 ~ 43.3) ?!?BR>
就是那些行不義阻擋真理的人 ?!八麄円蛑鴲盒卸糁屏苏胬怼保?NEB )?!罢胬怼痹?25 節準確定義為“神的真實(理)”?!?BR>
20. ?。?衪的本性 ) 眼不能見 。直譯為“祂的看不見的事”,特別指祂的 永能和神性 。形容詞 ai/dios (新約除此處之外,只見于猶太書 6 )可以譯為“永遠長存”( everlasting ),以別于較常用的 aio{nios ,“永恒”( eternal ,參羅二 7 等)。新約 theiotes (“神性”)一字,只出現過這一次。若受造物可以表明神的神性,祂完備的神性,或神的本質( theotes )則居住在基督里(西二 9 )?!?BR>
是明明可知的 。直譯為“了解覺察”( nooumena
kathoratai ),前一個動詞專指智力而言,后一個動詞是指眼所見的?!斑@兩個動詞……說明,人能夠藉默想神的工作,領悟到祂的本性,不至于錯將受造物當作造物主,能夠避免偶像崇拜的觀念?!?108
22. 反成了愚拙 。這句話正如舊約智慧文學一樣,以愚昧為道德的鹵鈍,而非智力的不足?!?BR>
23. 將不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 。參詩篇一○六 20 :“將他們榮耀的主,換為吃草之牛的像”(指金牛的敬拜)。此處的意思更廣泛。除了人以外,將受造物分為,三類: 飛禽、走獸 (直譯為“四足獸”)、和 昆蟲 (英譯:“爬蟲”)(參創一 20 ~ 25 );又用三種名詞:榮耀、形像(偶像)、樣式(參創一 26 );這種寫法顯示“保羅特意采用圣經亞當墮落故事的詞匯,來描述人的惡行?!?109
24 、 26 、 28. 神任憑他們 。參使徒行傳七 42 ,因以色列人執意敬拜偶像,“神……任憑他們事奉天上的日月星辰”。對這個報應的原則,魯益師( C. S.
Lewis )有一段犀利而現代化的說法,在“痛苦的問題”( The
Problem of Pain, 1940, pp.115f )一書中,他說:“失落的人曾要求可怕的自由,他們將永遠享有,且因此成為自己的奴隸?!薄?BR>
25. 虛謊 。原文有定冠詞,指與神的真理(真實)相反的基本大謊;參帖撒羅尼迦后書二 10 ~ 12 ?!?BR>
27. 受這妄為當得的報應 。( RSV 作:“他們的錯誤所當受的懲罰”) NEB 譯得甚好:“這種變態恰當的工價”。用現代英文的“錯誤”( error )來翻譯這段經文中的 plane{ 太弱了;參猶 11 ,“巴蘭的錯謬”( plane{ )是指巴力毗珥的偶像敬拜與淫亂,以色列人中了他的計謀,犯下此罪(民廿五 1 ~ 9 ;卅一 16 )?!?BR>
28. 存邪僻的心 。( RSV 作“卑鄙的心”), NEB (作“他們自己敗壞的( adokimos ,直譯為‘假冒的’)理性”?!?BR>
行那些不合理的事 。譯為“不合理”的片語( ta
me{ kathe{konta )是斯多亞( Stoic )哲學的術語, kathe{konta 是指“合宜”的行為。以弗所書五 4 用類似的說法,提到“不相宜”的事( ha
ok ane{ken )?!?BR>
29. 裝滿了各樣不義 。 29 ~ 31 節所列的惡行;從當日的希臘文學中可以充份證實。參哥林多前書六 9 ~ 10 ,加拉太書五 19 ~ 21 ,歌羅西書三 5 ?!?BR>
30. 侮慢人的 。希臘文為 hybriste{s ,即對無力報復的人趾高氣揚,恣意羞辱?!?BR>
107 E. Brunner, The Mediator ( 1934 ) , p.478 ?!?BR>
108 B. Ga/rtner , The Areopagus Speech and Natural Revelation ( 1955 ) , p.137 ?!?BR>
109 M . D. Hooker, 'Adam in Romans 1', NTS 6 ( 1959 ~ 60 ) , p.301 ?!?
|
|
羅馬書
羅馬書第一章
1:1 保羅帶著熱切的盼望寫這封信。他渴望訪問歐洲,經羅馬去到西班牙,把福音的種子撒到別的福音使者沒有到過的地方(15:22-32)。
他一開頭先介紹自己,指出他的屬靈職分,稱自己是“耶穌基督的仆人,…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边@種開頭,與保羅其他書信不同,沒有私人的問候語,嚴格照當時正式書信的格式,把自己正正式式、禮禮貌貌地介紹給收信的人。這正說明羅馬教會中認得他的人很少。這也給了他一個說明自己使徒身份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把福音信息扼要說明,給讀信的人明白這福音信息是何等的完美(16-17節)。
“耶穌基督的仆人”的稱呼也見于其他使徒寫的書信,例如《雅各書》、《猶大書》和《彼得后書》。保羅在《腓立比書》中也用了這稱呼。此詞雖有“為基督所買贖的奴仆”之意(參林前6:19-20),但在此處只指出他是自愿矢志服侍他的主人耶穌基督的人。圣經舊約有時稱摩西、大衛和阿摩司以及眾先知為“神的仆人”(書1:2;詩89:3;耶7:25;但9:6;摩3:7等),但保羅以主的“仆人”自稱也無意將自己儕身先知之列。他只是樸樸實實地介紹自己。
“使徒”有廣狹兩種意義,在廣義上可以指所有受差遣傳福音的人(例如16:7;有時稱為使者,林后8:23);此處乃指為神所召、特蒙神恩揀選而有的職分,與十二使徒同列,故屬較狹范圍的意義。保羅工作的主要對象為外邦人,故又稱為“外邦人的使徒”(加2:8;羅15:16)?!疤嘏伞庇小胺謩e出來”的意思。保羅“從母腹里”就已“分別出來”,去在外邦人中傳揚神的福音(加1:15);他也是教會選召出來作這工的人(徒13:2)。
“神的福音”或“基督的福音”在保羅書信中出現多達60余次。
1:2
“眾先知”指舊約時代一切曾預告主基督將到世間來的先知(參路24:44)?!笆ソ洝敝概f約圣經?!皯S”就是神在基督降生前藉著眾先知所宣布且已記錄在舊約中答應給人的救贖。這應許現在已實現在天國的福音中,救贖主已降臨人間(參太4:23;可1:14;徒13:32;26:6等)。
1:3-4
主耶穌基督是我們信仰的對象,祂是神人二性,藉童貞女降生在大衛家族中,成為血肉之人,但祂本為神的兒子。祂的死而復活,證明了祂生命的永存,具有神的權能(參腓2:6-11)。
1:5
保羅得成為使徒與他人不同。他本不配,卻靠著神特別的恩惠,藉著基督選召了他。保羅的責任也與他人不同,他要去向外邦人傳揚,叫他們信服真道,信靠基督而順服在祂的名下。外邦人得救不是靠信服律法,而是靠信服已復活的基督?!霸谌f國之中”指在外邦人中,也是保羅特別使徒職分侍奉的范圍。羅馬教會主要是由外邦人組成(13節)。
1:6 神的呼召不只限使徒(參1節),也包括一切信祂的人,羅馬教會中的信徒都在內,同屬神子耶穌基督,同作圣徒(7節)。
1:7
羅馬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在今意大利西部。羅馬教會中也有少數猶太人(參9-11章)。福音在什么時候傳到羅馬,圣經上沒有記載;但在圣靈降臨的五旬節那天,聚集在耶路撒冷聽福音的人中也有來自羅馬的猶太人(徒2:10)。這批最早信主的人很可能就是最早在羅馬傳揚福音的使者。
保羅稱基督徒為“圣徒”,“圣”的希臘原文為hagios,原指“分別出來”,分別為圣侍奉神(利19:2)。新約中“圣徒”(hagioi)是基督徒的專稱(8:27;12:13;15:25;林前6:1;弗1:15等),因為他們是從萬人中揀選出來,蒙基督寶血洗凈,成為圣潔;又藉著圣靈的光照與帶領,在生活上也能日益圣潔(參約17:17,19;來12:14等)。
本節下半節為保羅書信中習用的問候語。恩惠與平安都是神所賜,神與人間的隔閡與冤仇,因著主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已經廢掉,人可與神和好,享受祂的恩惠與平安(弗2:13-16)。
1:8
保羅的書信的一個特色,是他在信首總為受信的人獻上禱告,為他們特具的某些美德感謝神,藉此引入他書信的主題。本節提到的是羅馬教會中信徒的信心。不過他們的信仰受“因行為稱義”的觀念影響很大,所以他不能不很快便進入他要說的本書的主題(17節)?!皞鞅榱颂煜隆敝阜灿懈R魝鞯降牡胤?。
1:9-10
“侍奉”(latreuō)通常指祭司等在圣殿或會堂中的供職。保羅用來侍奉神的是他的“心靈”,侍奉的范圍是傳揚基督的福音。保羅對羅馬教會的關切,可從他不間斷地為他們禱告見出。禱告的是否恒切可以衡量我們對教會事工關懷的程度。
羅馬教會可能已知道保羅的訪問計劃,可是一直未見實行(13節)。保羅知道耶路撒冷之行艱險四伏,能否去羅馬仍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他用了“或者”、“終能”這些字眼來說明自己的愿望。但是他把去留都交托在神手中,不單憑一己的意愿,也不單看環境的順逆。保羅為這個“懇求”付出的代價可不少。他曾受審、被捕,受監禁二年(徒24:27),又經歷舟破船沉、身處孤島等危險,最后才抵達羅馬。
1:11
保羅千辛萬苦去羅馬,是為了要與那里的信徒分享福音的恩典,使他們的信心得到神的堅固。羅馬為當時福音已傳到的最遠的地方。他希望以羅馬為向更遠的地方傳福音的一個前哨站,他的目的地是當時的“地極”西班牙(士班雅)。參15:23-24;徒1:8。
1:12
信心的得到堅固,心靈的得到安慰,要靠大家持守所信的道。不只羅馬信徒可從保羅得益,保羅也可從他們那里得到鼓勵和安慰。保羅的文采與謙遜都從這句話透達出來。
1:13
“果子”指新歸信基督的人,也意含已信者靈性上的增長。保羅希望在羅馬也象他在其他外邦人的世界中一樣,能領人歸主,造就信徒。本節可以看出羅馬教會的信徒中外邦人占大多數。
1:14
“希利尼人”今譯希臘人,指羅馬帝國內講希臘話或實行希臘生活方式的外邦人,屬有文化的階層?!盎馊恕敝赶ED文化達不到的“夷狄之地”的人。保羅說,這些人都是他傳道的對象,他欠了他們福音的債。他有責任把福音傳給全人類,不分種族與膚色,超越階級與文化。
1:16-17
這兩節勾劃出了全書的主題“因信稱義”的輪廓。對追求智慧的希利尼人來說,這福音是“愚拙”(林前1:23),要在羅馬帝國中傳被人視為愚拙的福音卻不以為恥,的確需要勇氣?!吧竦拇竽堋痹谛录s中特別指諸如復活等超自然的權能。福音因此是神超自然的大能,藉著主基督顯露在人中間?!熬取保╯otēria)字本指神當年將以色列人從埃及的奴役、從巴比倫的被擄與流亡中拯救出來(出14:13;賽45:17),后來用以指以色列因為救贖主的來臨而得到的最后救贖;現在通指人類從撒但與罪惡和死亡的權勢中得到的永遠的拯救。
神的拯救大能有效作用的先決條件是人的信心。憑信心人人可以得到這拯救。
“先是…后是”指出時間上的次序。猶太人是神從人類大家庭中選出,當作傳達祂“啟示”的途徑,和向普世施行救恩的起點;這種先后次序并不表示神偏愛哪一個民族,輕看另一些民族;而是福音的傳播必須有一個開始點,藉著一民族傳給全人類。福音既然先傳給猶太人,神的審判也先從猶太人開始(2:9-11),這就是神的公義。人因信而得到神大能的拯救的機會是向全人類開放的。
“義”字在圣經中含有道德上的完全、正直、無可指摘等意思。此處特別指人與神之間正確的關系。敬畏神的人因為與神建立起了合乎正道的關系,所以得享神的恩佑與祝福,得臻至善的境界(參詩24:5;箴8:18)。
義是神的本性,人靠著對基督的信心,得享神的義,脫去罪而成為義。這不是靠人的善行,而是完完全全靠信心,也就是“本于信以致于信”的意思。
“義人必因信得生”原見《哈巴谷書》2:4。原義為“義人必因他對耶和華的忠心得以存活”,也就是說向耶和華忠心的以色列人可以逃脫就要到來的政治災難(如被擄等)。新約曾多次引用此經文(加3:11;來10:38)。保羅在此處引用,是要人明白,對復活主的信靠與順服才是永遠生命的源頭。
1:18
本節緊跟著17節,說明神的忿怒為神的義的彰顯。神不輕易發怒,也不是專橫無理。人如果破壞與神立的約或者不遵守神的旨意偏行己路,神的忿怒才臨到(例如利10:1-2)。神賞善罰惡的公義的審判,早已顯明在歷史的過程中(24-32節),到主再來的那日還要施行(2:5;帖前1:10;啟6:16-17;19:15)。人不虔不義,不敬拜神,阻擋神藉萬物已明明彰顯了的真理(20節),反去拜泥塑木雕的偶像,把淫欲、權力當作神來膜拜,破壞神的誡命,打開眾罪之源。這種種不義招來了神的忿怒。
1:19
福音一方面顯明神救贖的恩典,一方面宣告世人的罪惡,以及神對不肯悔改、不肯領受恩典的人所要施行的審判。本節到3:20進一步闡釋17節所提出的神的義。他指出世人都犯了罪,除了悔改認罪,得到神的赦宥,別無他途可以脫離罪惡,得到救贖。他把外邦人和猶太人的罪扼要說明(1:18-32;2:1-3:8);不問有無聽到福音,藉著神所造的萬物,人應該可以認識神,把榮耀歸給祂;不能有何藉口(20節)。
1:20 人肉眼看不見的神,可從祂所創造的天地萬物中清楚見到;不是靠人的推理的能力,而是神已將祂顯明在人的心里。
1:21
人以虛妄的爭論、偶像或別的事物來代替神固然是罪。神賜人空氣、食物、陽光、雨露、五谷,…不分好人、歹人,不分敬虔和不義的,都給他們享用;領受了這些恩典而不知感謝也是罪(太5:45;徒14:17)。保羅所生活的時代,有一批哲學家,終日談論爭辯(參徒17:18)。本節所說的“他們的思念”或指此。本節下半節可意譯為“他們沉溺在虛空的爭辯中,愚昧的心一片昏暗,什么也看不見”。自以為聰明卻是愚不可及(22節)。
1:23
心眼昏暗,為罪所蔽的人,不去敬拜侍奉榮耀的真神,反模仿神所造之物,作成偶像,當作神來膜拜;“將他們榮耀的主,換為吃草之牛的像”(詩106:20),道德淪喪,人性日趨墮落。
1:24
“任憑”一詞在本章出現了三次(24,26,28)?!叭螒{”就是聽由罪惡得行其道,不予挽回,讓人自食惡果?!扒橛焙汀拔鄯x的事”指淫行,特別指后面提到的同性戀。
1:25 “虛謊”有“假神”、“偶像”的意思(參耶13:25),他們把真神放棄,敬拜偶像;不要神藉萬物所顯明在人心里的真理,反去追求虛妄與虛假的偶像世界。
“可稱頌的直到永遠”是猶太人頌主詞的簡化形式。保羅用此稱頌的話贊美造物的主?!鞍儭痹谙2畞砦脑挠小笆堑摹?、“真的”、“誠心所愿”等意思(參申27:15-26;王上1:36)。此處是肯定這句話的真實可信。
1:26
保羅在26-27節中,用十分含蓄的文筆,把希臘、羅馬社會中同性戀可怕的情況作了描述?!翱尚邜u的情欲”指傷風敗德的淫行?!芭恕辈灰欢ㄖ缸约旱钠奘??!霸谧约荷砩稀庇小霸谧约旱纳眢w內”的意思。依舊約律法,男同性戀者須予治死(利20:13)。保羅特別說明這也是神對人的一種懲罰(參1:24注),要信徒引為鑒戒。
1:28
有其內必形諸外。這些不信的人存心不正,行事也就乖僻、放蕩。29-31所列舉的各種罪惡也見于本書他處和其他書信中(13:13;林前5:10-11;6:9-10;林后12:20-21;加5:19-21;弗4:31;西3:5,8;提后3:2-5)。30節提到“捏造惡事”,也就是制造罪惡?,F代科技越發達,人用以制造的罪惡也越猖獗。
1:32 人犯這些惡行,并不是由于不知道神對犯罪者有嚴厲的處分,而是明知故犯,并且鼓勵別人去作。